今年房地产调控政策的走向,一直是社会广泛关注的。
近日,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王蒙徽在《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名为《推动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文章。

▲《 人民日报》电子版截图
那么,王部长具体都说了些什么呢?
作为大家的贴心小棉袄,我们已经帮你划好重点了!
1.继续重申长期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
期望“建立和完善政策协同、调控联动、监测预警、舆情引导、市场监管等房地产调控体制机制,落实城市主体责任,因城施策、分类指导,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
最终达到“着力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目标。
2.对外来人员的租房问题,提出“着力培育和发展租赁住房,促进解决新市民等群体的住房问题。”
政府“鼓励发展长期租赁住房。”
给予“规划、土地、税收、金融等支持政策。”,并“加快建立和完善政府主导的住房租赁管理服务平台。”
3.对于有住房的人来说,会“稳步推进棚户区改造,做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
改造成什么样呢?
围绕改善城乡人居环境,以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生活垃圾分类、农村危房改造等工作为载体,继续深入开展“共同缔造”活动。试点打造一批“完整社区”,完善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创造宜居社区空间环境,营造体现地方特色的社区文化,推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体系。
4.对于完善城镇住房保障体系,王蒙徽表示,将修订《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改革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
而对于买房人来说,恐怕最关注的就是第四点了:“修订《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改革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
开春之际,住建部部长在《人民日报》刊发长文,既是很强的政治宣示,同时,也是对一年工作重点的公开阐述,带有很强的纲领性意义。王部长将「改革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列为今年全力以赴抓好的重点工作,当然值得特别关注。
王部长说这句话的时机颇有意思。
大家应该还记得,今年关于公积金改革的讨论,最早在2月11日。
曾任重庆市长,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黄奇帆在“新冠疫情下对经济发展和制造业复工的几点建议”里,提出取消企业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建议。详情可回顾:《疫情之下, 住房公积金要取消? 快看咋回事...》
一石激起千层浪,公积金事关每一家企业,也几乎关乎每一位职工,再加上黄奇帆先生的特殊身份,因此,他的这一呼吁,引发巨大反响。



其立论的前提在于,他认为:
住房公积金制度是1990年代初从新加坡学来的,现在我国房地产早已市场化,商业银行已成为提供房贷的主体,住房公积金存在的意义不大,将之取消可为企业和职工直接降低12%的成本。
而且公积金诞生至今30年争议就一直都存在着。 比如,公积金最令人诟病的,是被认为是一个劫贫济富的坏制度。
所以在当下经济因疫情拖累的情况之下,似乎是一个改革良机。
其实,不止黄奇帆,多位高层人士都曾呼吁应该取消住房公积金制度,例如2017年,东南大学经管学院名誉院长华生先生,就曾建议废除住房公积金制度。2018年9月,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杨伟民也曾建议,应该逐步取消强制性住房公积金制度。
现如今,作为住房公积金的主管部门,住建部也开始发声要对实施了将近30年的住房公积金制度进行改革完善,确实会引发广大百姓和企业的连篇幻想。
对于企业来说,公积金自然是“负担”,对于中低收入群体来说,也是作用不大。
而对于部分人来说,如果真的取消了公积金,那就相当于“取消了一项长期福利,因为公积金哪怕不用,也是可以提取出来的,现在取消,企业也不会把这笔钱折现给我。”
比如,小编自己,就从未享受过公积金贷款的低息红利。
更别说那些农民工、异地打工者、蓝领工人、餐饮服务人员们等,他们动性高,离职后一般无意愿和能力找原单位去提取手续繁琐的公积金,如果他们公积金交了的话…意味着极大比例缴纳者沉淀下来的钱,都为有房产者"做贡献"了。
不过,公积金制度会如何改革,目前还没有最终的方案,不论是专家、媒体还是民众,都只是停留在猜测的阶段。
但从目前来看,住建部明确表态是修订、改革、完善,这也意味着住房公积金制度暂时是不会取消的,但在2020年会迎来变化,这似乎应该是一件可以预期和值得期待的事情!
null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 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