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1时51分
我们迎来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
霜降

图片来源:厦门日报拍客 装仙
10月23日08时58分
厦门市气象台继续发布
大风黄色预警信号

受冷空气和阴天影响
连日来鹭岛气温大幅下降
昨天清晨
厦门本站最低气温为20.8℃
为该站今年下半年来新低
加之东北风呼啸
体感凉意更重
今天我们迎来霜降节气
受冷空气影响
今天我市云幔铺天
城区最高气温预计27℃左右
夜晨最低气温在21℃上下
不过
大后天我市又将回暖
城区最高气温将升至29℃
市民要特别关注气温变化

霜降节气是气候变化标志
霜降是农历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
从季节上说已经进入秋末
我国北方很多地区
已是寒意凛冽、白雪飞舞
厦门由于地处东南沿海
还是凉爽天气
在北方农村,以霜降日是否能见到霜来预测未来一年的收成,当地有“霜降见霜,米烂成仓”的民谚。对厦门来说却又是另一回事。闽南地区在“霜降”节气不会出现霜或霜冻。相反,如果秋天有较强冷空气引起显著降温,水稻可能因此减产,因为低温会影响水稻开花、授粉、受精和灌浆过程的正常进行。
不过,专家提醒
霜降节气常常是厦门气候变化的转折点
冷空气渐渐一家独大
暖空气退居次席
秋凉如水的日子来临了
霜降开启进补模式
霜降将至
厦门的街头渐起凉意
市场、商超与线上平台
纷纷迎来一波“进补热”
记者走访发现
汤料、羊肉、番鸭、
大闸蟹、柿子等食材销量上扬
不少市民提早为“秋补”备料
清晨七点半,八市的羊肉摊前已人头攒动。

羊肉摊前,摊主一阵忙碌。
“霜降补透透,一年都不虚。”庄先生拎着刚称好的三斤半羊肉说,回家要炖一锅热乎乎的羊肉汤。一旁的羊肉摊主陈女士忙得不可开交,“今早七点开张,到现在才有空喝口水。”她说,霜降前后几天是羊肉的销售旺季。

隔壁的大闸蟹摊位前也排起队,“霜降的蟹黄顶盖肥。”一名顾客挑着螃蟹笑道。蔬果摊上的柿子橙红发亮,摊主喊着“脆柿子卖完要等补货”。
记者在湖滨中路一家羊肉汤店看到,店内蒸汽弥漫,碗勺碰撞声此起彼伏。“今天从九点开始,大锅就没停过火。”店长蒋燕毫笑着说,“厦门虽不冷,但节气一到,大家总想喝碗热汤补元气。”在附近工作的杨小姐端着汤碗笑道:“四物番鸭汤我每年都炖,霜降这几天羊肉汤也要喝一碗,从喉咙暖到胃里。”
与此同时,线上线下的商超也提前打出了“节气牌”。
在元初门店,店员介绍,红枣、桂圆、莲子、山药等汤料的销量较平日翻倍。“这几天番鸭供不应求,很多顾客一站式买齐炖汤食材。”她说。
在朴朴App上,“金秋滋补汤”专题位列首页,“柿子已售罄,等待补货”的提示语不断刷新。点开页面还有“四物番鸭汤”“当归牛排汤”“滋补老鸭汤”等组合食材,搭配“炖汤好物,两件8.8折”等活动标语。社交平台上,不少网友也在留言“求推荐厦门羊肉炉”“四物番鸭汤哪里买方便”,节气消费热度延续线上。
医生提醒
霜降宜平补,忌盲补
厦门市中医院临床营养科
主治医师许娜提醒
霜降时节“秋燥未消、寒湿渐至”
厦门湿度仍高,不宜重度温补
应以“平补润养”为主
“四物汤适合血虚体质人群,但厦门人多湿热体质,需少量温饮;羊肉汤可暖身驱寒,但体质偏热者不宜多食。”许娜建议,市民可根据个人体质选择“百合莲子猪骨汤”“山药桂圆瘦肉汤”等平补型汤水,做到“润而不腻、补而不燥”。
许娜还特别提醒,霜降正值海鲜肥美季节,螃蟹虽鲜但性寒,切勿与柿子、梨、啤酒同食,以免“寒上加寒”。
“吃蟹也有黄金搭档,”许娜介绍,“生姜、紫苏、醋是‘驱寒三件宝’,不仅能去腥、解蟹毒,还能温中护胃。再配一碗热粥或汤面,能用谷物的温热之气来平衡海鲜寒性,是厦门人霜降餐桌上最好的养生搭配。”
许娜强调,节气进补讲究顺时而养,不在多补,而在适度。“霜降是秋冬交替的关键节点,吃得对,才能暖身不上火。”
null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 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