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反馈
近一个月来
不少市民发现
厦门的蝴蝶好像变多了
不仅在公园、山地
就连在城区的道路、草地甚至大楼窗边
都经常能看到飞舞的蝶影
上周
厦门日报记者在朋友圈发起了
近期目击蝴蝶的小调查
收到了许多反馈
上班路上好几次蝴蝶撞我身上
26楼办公室飞进来两只
盆架子树上发现多只蝴蝶踪迹
工地开工现场都看到了蝴蝶
不同蝶类花纹、姿态各异的翩跹身影
也被敏锐的摄影爱好者
用镜头定格了下来
厦门日报拍客阿卉 摄
最近,厦门日报拍客群的拍客分别在天竺山、园博苑、白鹭洲、薛岭山公园等多处拍到了斑蝶、粉蝶、蛱蝶等。拍客“装仙”还在集美集源路抓拍到一只跌跌撞撞飞到她胳膊上的凤蝶。
厦门日报拍客装仙 摄
比较常见的还有一种叫“报喜斑”的小粉蝶,黑色为底色的翅膀上有鲜艳的红色、黄色及白色花纹,非常亮眼喜庆。
厦门日报拍客咫尺幸福 摄
可爱的蝴蝶集体“打卡”厦门
这在以往似乎不多见
那么,厦门的蝴蝶是不是变多了呢?
其背后的原因又有哪些?
对此,记者采访了从事城市环境研究的专家——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城市土壤生态研究组助理研究员王滨,请他为大家解读背后的潜在原因。
点击观看视频
这个秋冬之交,不少厦门市民感觉见到蝴蝶的概率变高了,这方面是否有相关研究支撑?厦门区域多见的蝴蝶有哪几种?
厦门日报拍客茗香 摄
目前我们没有对厦门的蝴蝶资源进行过直接的数据调查。就我自己的观察而言,最近上下班路上确实常常遇到蝴蝶,蝴蝶活跃度增加,这在前两年是比较少见的。我遇见的多是“报喜斑粉蝶”,这是鳞翅目粉蝶科斑粉蝶属的物种,在中国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广泛分布。
前几年有一篇关于厦门市蝴蝶资源初步调查的文献,该文献鉴定统计了2003年—2015年间采集于厦门岛内、海沧、集美、同安的蝴蝶标本和蝴蝶目击记录,统计了厦门常见的几种蝴蝶种类,包括灰蝶、蛱蝶、凤蝶、斑蝶、眼蝶等。
蝴蝶喜欢什么样的生存环境?我们是不是可以认为,蝴蝶愿意飞来城市,是生态环境变好的一个表征?
厦门日报拍客陈超 摄
蝴蝶成虫的主要食物是树叶,如今厦门的城市绿化中,像沿海种植的红树林,行道树常见的秋枫等多种植物,都是报喜斑粉蝶幼虫的食物。另一方面,城市里蝴蝶的天敌——螳螂、蚂蚁、鸟类、寄生蜂等相对更少,加上广大市民对环境和动物的保护意识增强、城市绿地减少了农药和化肥的使用等,这些因素都可能让蝴蝶的种群数量增加。
蝴蝶是一种对环境较敏感的昆虫,我们听过的蝴蝶观赏胜地多分布于有较高的湿度、温暖稳定的气温、清洁的空气的地方。
这几年厦门生态环境确实越来越好,事实上不仅蝴蝶变多了,近期我们有一项研究表明,在厦门城市地区少有人为干扰的绿地中,土壤动物的数量甚至高于远郊森林,城市绿化带土壤中蚯蚓、跳虫的数量比城郊森林土壤中还要多,这都说明厦门城市的生态环境确实有逐渐向好的趋势。
厦门日报拍客静心 摄
看到这里
很多小伙伴可能会有疑惑:
蝴蝶真的“有毒”吗?
它如果飞进家里该怎么办?
【提醒】
蝴蝶翅膀鳞片脱落
可能会引起过敏
可能很多人都听过这样一种说法——“蝴蝶有毒,不要用手碰”,这种说法正确吗?如果看到蝴蝶飞进屋里,应该怎么办?
厦门日报拍客大龙 摄
除了极少数的特有种以外,绝大多数蝴蝶其实对人类来说是无毒的,或者其毒素不足以危及人类生命,蝴蝶翅膀上的粉是它的鳞片,虽然没有毒,但鳞片应激时特别容易脱落,有可能会引起某些过敏反应。
家里如果飞进蝴蝶,我们应该在不伤害它的情况下把它“请”出去,一方面是保护它,另一方面也是保护我们自己免受蝴蝶可能带来的过敏反应。
我们的城市足够大,容得下人类和多种多样的生物共存,市民朋友对自然最好的保护就是“什么都不做”,不去破坏,也不要打扰,远远地看着就好。
null
姓名: 手机: 人数:
共有条评论, 人参与
垃圾广告
虚假中奖
不实信息
敏感信息
淫秽色情
人身攻击我
骚扰我
冒充我
抄袭我的内容
泄露我的隐私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 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