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草丛生、土地干裂的荒地
摇身变为美观的“厝边菜园”

最近
新阳街道一农社区
因“厝边菜园”
迎来乡村蝶变

村民排队领取立牌
村民参与乡村治理
闲置土地变废为宝
干净、整洁的乡间小道上
由村民自发打理的“厝边菜园”
错落有致地分布着
一幅美轮美奂的乡村新画面
扑面而来


一农社区湖头村湖头中路上,家家户户门前都有一块“厝边菜园”
“以前这些地大多有简易搭盖,用来做鸡舍鸭舍,不仅很不美观,路过还有臭味。”
一农社区党委委员苏珊娜介绍,在过去,闲置土地往往是乱搭建、乱堆放的重点区域。
近年来,一农社区全面开展房前屋后整治,如何将闲置土地变废为宝,打造干净整洁、舒适优美的人居环境,成为首要解决的问题。
整改前的鸡舍
据介绍,一农社区有不少闲置土地原本是绿化带,因维护成本高疏于管理,渐渐变成荒废闲置甚至脏乱的土地。
“我们在管养绿化方面不是专家,可我们村民对如何种菜却很熟悉啊!”对于一农社区里的老一辈来说,他们都有农耕经历,对土地有着感情,不少人至今还保留着耕种的习惯。
2022年10月,一农社区开始探索村民参与乡村治理与房前屋后整治相结合,因地制宜的“厝边菜园”应运而生。
一农社区以房前屋后整治为契机
充分利用闲置土地打造“厝边菜园”
鼓励村民自发打理
村里的闲置荒地
菜园用栅栏隔离
立上了“厝边菜园”的牌

下陈村村民打理“厝边菜园”
荒地在村民的巧手下焕然一新
种花、种菜、种果......
这下
一农社区的房前屋后颜值大提升
激起了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热情
家家户户还吃上了自己种的菜

湖头村一隅,种植着油菜和艾草

“这里种了包菜、上海青、马铃薯、油菜、蒜、葱......全是当季蔬菜,我每天浇两次水,早晚各一次。”湖头村村民林秀琴向海沧君骄傲地介绍“厝边菜园”的成果。

林秀琴今年60岁了,年轻时就是“种菜专家”,退休后依然延续自己种菜的小爱好,在打理好家门口那块“厝边菜园”的同时,她又主动包揽了湖头村2号池塘旁的这块荒地。
因种菜经验丰富,社区工作人员还会专程登门,向林秀琴“取经”,请教公共菜地适合种什么当季菜。
“弄这个厝边菜园后,村里环境美观多了,再也没有鸡舍鸭舍的臭味,大家也能吃到自家种的无公害蔬菜。”林秀琴说。
截至目前
一农社区共有约1350㎡“厝边菜园”
其中湖头村已立牌15块地
下陈村已立牌15块地
由45户村民参与打理


“每参与一次‘厝边菜园’志愿服务活动,可到社区认领一袋有机化肥或一块椰子砖。”
在一农社区
村民自发参与乡村治理的
人居环境整治新格局
正在形成
近年来,一农社区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打造“厝边小菜园,共叙邻里情”志愿服务品牌活动,积极组织党员、志愿者共同参与,引导其主动打理“厝边菜园”,并定期开展邻里互助、除草施肥等志愿服务活动,激发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热情。

在社区引导下
村民们积极投身人居环境整治提升
不断优化完善“厝边菜园”
积极性、自主性高涨
房前屋后杂物乱堆
这一老大难问题有所改善
取而代之的是精致小巧的菜园
人居环境大大提升
乡村面貌焕新颜
最近,不少志愿者早早来到一农社区卫生所前,拿着锄头、垃圾袋开始除草,开启“厝边菜园”除草志愿活动。

这块空地紧挨着卫生所围墙,因光照不足荒芜许久。村民了解到这个情况后,自发提出参与打理,把它打造成“厝边菜园”。
志愿者告诉海沧君,根据这块地的光照、土壤情况,后续将会种植萝卜等蔬菜,并由周边村民轮流打理,让荒地变废为宝。

除草后
根据蔬菜收成时间,一农社区还开展特殊群体慰问关怀行动,组织爱心慰问入户,为特殊群体提供免费送菜服务。
目前,已举办2场入户行动,惠及低收入、残疾等困难家庭共20户。


大手拉小手,小朋友们也参与到劳作中来。今年,在志愿者的带领下,他们动手种下花生种子,参与乡村治理。


果实累累、蔬菜鲜萃
不同的“厝边菜园”
凝聚着大家建设美丽乡村的智慧
装点着一农的一角一隅
湖头村村民 张海枝说:我们经常参加社区的除草施肥活动,既可以锻炼身体,领的化肥又能拿回家用。收成了自己吃不完,就分给邻居们,一起吃无公害蔬菜,大家都很开心。

一农社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培养“厝边菜园”志愿服务带头人,提高志愿者组织志愿服务活动积极性;与周边爱心企业共建,认领企业“厝边菜园”;与周边学校共建,结合植物科普教育,以“大手拉小手”方式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继续立牌一批“厝边菜园”,让更多居民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来。
null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 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