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觉得厦门楼市有一个很好的势头,那就是二手房的成交量,开始起来了。
11月,厦门二手住宅成交量达1731套,实现了连环涨,环比上涨24.3%。

二手成交量的抬头,意味着能有更多购买力进入新房市场,能够带动楼市整体的活跃。
但是,这还不够。
目前厦门有大量的购房者,是属于置换类型。
摆在他们面前的难题是,都知道现在是买房的好时机,但手头的房子卖不掉,没法入手新房。
如今二手成交量虽然有起色,但厦门的二手挂牌量,已经达到历史最高点,目前某平台统计将近5.8万套。即便按十一月的二手房成交量算,也够卖将近3年。

并且另一方面,二手房在产品、户型等方面,都被新房拉开差距,出手难度很大。
天量挂牌压顶,市场机遇又摆在面前。
厦门的置换群体,接下来到底应该怎么走?
首先,要先清楚一件事情——
现在,到底应不应该换房?
答案,我觉得是毫无疑问的,就是应该果断向上置换。
首先,是接下来只有改善型产品的价值,才能坚挺。
随着二次“房改”的来临,这其中最重要的趋势就是:让商品房成为商品,回归商品属性;让保障房成为保障,回归居住属性。
这对接下来的楼市格局,是会带来剧烈的洗牌。
刚需产品,会面临保障房的冲击和分流。而回归商品属性的商品房,必然会往高端化打造,满足人们的改善居住需求。
高端、改善型产品和中低端、小户型产品的价值,必定会逐步拉大。
因此,只要你预算充足,并且有切实的改善需求,那么不要犹豫,卖掉手头的老破小或者远郊房子,向上做置换。
其次,是现在的政策机遇难得。
今年以来,围绕着房地产市场的一系列政策,都围绕着一个中心——更好满足刚性和改善性购房需求。
因此,像厦门这样的二线城市,都十分罕见地大幅度放宽购房政策。
厦门市官宣施行“认房不认贷”政策,只要厦门名下无房,不管贷款是否结清,均按首套住房执行住房信贷政策。岛外(集美区、海沧区、同安区、翔安区)限购限售政策全面取消,不再审核购房人资格,不再限制上市交易时间。对于贷款购买集美区、海沧区、同安区、翔安区商品住房的居民家庭,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为20%,二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为30%。厦门住房公积金贷款住房套数认定、最低首付比例、首套及第二套利率均对照商业贷认定。首次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的最高额度是120万元,第二次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的最高额度是60万元。在思明区、湖里区购买一手、二手商品住房,不再审核购房人资格,限售措施保持不变。
思明、湖里住房贷款政策,最低首付比例本市无住房25%,本市有一套住房35%。阶段性启动住房公积金异地贷款业务;调整思明区、湖里区首套和二套住房公积金贷款最低首付比例,首套住房公积金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为25%,二套住房公积金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为35%。厦门购房门槛之低,是过去几年所没有过的。
这就是告诉购房者,只要你有改善的需求,那就不会给你太多限制,有钱就放心大胆去买。
这样的政策机遇,我觉得是应该把握住的。
既然下定决心要向上置换,那么,如今又应该怎么进行置换,挑选好的改善型产品?
我觉得,有几个要点,是必须谨记的。
第一,是坚定认准核心地段。
从厦门保障房的选址来看,大多还是位于近郊区或者中心区边沿地段,毕竟中心区很难满足这么大规模的用地需求。
因此,接下来的高端、改善型产品,必然会往中心区集中。
人们的改善需求,也自然是会往中心区核心地段去。
因此,接下来,中心区跟郊区、中心区核心地段跟边沿地段,也会产生分化。
要想有更好的居住品质、更纯粹的居住圈层,那就得坚定认准中心区的核心地段。
第二,是在核心区,盯紧有独特资源的项目。
今年以来,中心区的供应,实际上是在增多,像海沧、集美等,都罕见地拿出不少优质地块。
加上改善群体,对居住品质、居住环境也会有更高的追求。
因此,要想自己的房子,在未来有更坚挺的价值,有更强的竞争力,那就要盯紧有核心区独特资源的项目。
例如接下来的土拍是厦门的压轴重头戏。
今年的地,明年的房。
存量市场下,供应量激增,关键这些盘至少在地段、产品都有优势,对明年楼市一定会产生巨大冲击。
当然,大的逻辑和道理,相信很多人都懂。
但实际上,如今在厦门真正想做置换,并不容易。
此前有数据统计,厦门的二手房平均成交周期高达3个月,现在这个周期可能还要拉长。

对换房人来说,可能手头的房子还没卖掉,心仪的房源早已经售罄或者涨价了。
因此,做置换时,是需要有好的眼光和足够的魄力,去判断,什么样的房子该留?什么样的房子哪怕割肉也要果断出手?
-End-
意见建议合作
扫码联系我们

null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 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