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作为厦门城市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关注度不言而喻。厦门地铁4号线规划为岛外环湾快线,自西向东依次串联海沧、集美、同安、翔安岛外四区,是唯一覆盖厦门岛外四区全域的地铁线路。

地铁4号线走向图
近日,有网友在官方平台询问“地铁4号线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的相关信息。- 厦门轨道4号线一期工程(软三东至翔安机场段)可行性研究报告于2017年1月批复,全长约44.78公里,设车站10座,目前已开始建设,计划与翔安大嶝新机场同步建成。
- 轨道4号线二期工程(软三东至嵩屿码头段)仍处于前期研究阶段,可研尚未批复。
众所周知,4号线二期,对于灌口、马銮湾、临港等片区的意义不言而喻,而且4号线早已获得国家批复,时间已过去多年,却还仅停留在一期工程。再加上如今的这个答复,无疑是伤了4线二期沿线一众居民的心。这几年,地铁4号线二期的建设之路真的忒难了,直到2022年10月才有了更进一步进展——厦门市轨道交通4号线软三东站至马銮湾南站工程立项已获审批。据公开信息显示,项目起于软三东站(不含),止于马銮湾南站,线路长14.8km,均为地下线敷设,设站5座,拟于2023年3月开工,预计2025年3月建成建成,总投资额达到了101亿。

2022年10月官方文件截图
然而,原本应该在今年3月份就开始动工建设的4号线二期,开工时间又变了。
根据最新报建信息显示,厦门地铁4号线(软三东站-马銮湾南站)的开工时间被推迟到了2023年10月份,建成时间也由原来的2025年3月改到了2028年10月。
2023年5月官方文件截图
随后,4号线二期又陷入了沉寂,除了网友们在官方平台的咨询外,再无其他消息传出。眼下,时间来到9月下旬,距离10月开工之日又短了一些,届时能否如期开工,还是个未知数,除此之外,目前临港与嵩屿片区的地铁规划仍还未明确。除了地铁4号线二期,厦漳泉R1线也传来了最新消息。
作为厦漳泉大都市区的第一条城际轨道交通项目和城际铁路主骨架线路,R1线对串联厦漳泉都市核心区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9月20日,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印发打造福厦“1小时生活圈”若干措施的通知。
其中提到了强化枢纽功能,构建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建设福州南站、厦门北站、泉州东站、漳州站、莆田站等综合交通枢纽。
推动福州、厦门城市轨道交通与动车站的高效衔接;
争取2025年上半年开通运行贯通福州站的城际铁路F1线;
加快建设福州、厦门及延伸至漳州的地铁线段;
加快城际铁路F2、F3线和R1前期工作,争取2023年底实现控制性工程开工,实现都市圈城际铁路与高快铁站点之间的便捷衔接。

换句话说,R1线有望在今年年底实现开工建设。
时间追溯到今年4月,福建省发改委发布的福建省城际铁路建设规划调整环评公众意见征询中,R1线相比之前就有了新变化:路线从167公里增加到173.8公里,站点从24个增加到25个等等。随后在今年6月份,厦门市发改委发布《福建省城际铁路(厦漳泉城际铁路R1线)建设规划调整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公众参与公示》,公示内发布了调整后最新的厦漳泉城际铁路R1线规划。

厦漳泉城际铁路R1线全线设车站25座,同时结合城市规划预留车站6座;其中泉州段70.865km,设车站12座,预留车站2座;厦门段52.579km,设车站5座,预留车站1座;漳州段50.338km,设车站8座,预留车站3座。

其中厦门段设车站5座,预留车站1座,线路长52.579km,其中地上线29.318km,占比55.76%,地下线8.427km,占比16.03%,海底隧道(东海域、西海域)14.634km,占比27.83%,越岭隧道0.2km,占比0.38%。

如今官方再次提到R1线,其开工建设的时间也愈发的明朗了。

众所周知,近年来,国家一直在收紧地铁线路的审批,对上报地铁的现状客流需求、沿线现状人口密度、客流强度密度,都有严格要求。
今年以来,国家发改委先后批复了深圳、北京、绍兴等城市的新一轮地铁规划,除此之外,还有30个城市(包含厦门)正在争抢申报。
争抢归争抢,但如果按照发改委规定的严格申报标准,其实很多城市都没法获批。
首先,GDP 3000亿元以上、市区人口300万以上、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00亿以上。同时,规定开通运营三年后客流不达标的(每公里每日0.7万人次),不能上报新一轮建设规划。这套组合拳下来,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地铁的报批门槛越来越高了。
我们可以看到,最近这两年,深圳、成都、南京、杭州、南宁等城市,规划地铁线集体缩水、被砍。深圳地铁五期规划,13条地铁缩水到9条;成都55条缩减到36条,19条线路出局;南京三期规划,12、13号线泡汤;杭州四期规划,里程从299.8锐减到146.9公里......
在这种背景下,厦门第三期地铁规划上报审批后能否全部批下来,并不好说。

厦门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2023-2028年)

null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 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