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其中对于房地产方面出现重大调整信号。
会议强调,适应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适时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更好满足居民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要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积极推动城中村改造和“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盘活改造各类闲置房产。要有效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制定实施一揽子化债方案。这次会议高层对当前地产行业形势重新做了定调——“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
值得一提的是,会议中提到的“适应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适时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是一个比较新的表述,这在历来重要会议中首次出现。“供求关系”的变化,简单理解就是市场买卖双方的关系变化。
新形势意味着房地产行业将进入下一个新的周期,即由购房者为主导的买方市场。
还是“稳”,但是各地城市因地制宜出台政策,支持刚需和改善型需求。加快推进房地产新模式,稳定发展落地。
厦门7月1日起正式实行二手房“带押过户”住房公积金贷款业务。预计也会逐步取消此前市场过热时期出台的限制性措施,比如限购、限贷、限价等,恢复市场常态,促进软着陆。国常会上城中村改造的内容,在昨天的会议上也有表述——积极推动城中村改造和“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7月2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的指导意见》政策保持一致。7月14日,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表示,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支持和鼓励商业银行与借款人自主协商变更合同约定,或以新发放贷款置换原来的存量贷款。这次政治局会议上重提,说明对这个城中村改造是非常重视,落地是迟早的事情。先大城市,然后再二三线城市布局。今年5月份,厦门出台政策,文件明确,按照“一年试点、两年攻坚、三年全覆盖”的时序安排,自2023年启动试点,利用3年时间实现108个行政村治理全覆盖。
归根结底,城中村改造这个事情,对于一座城市的发展肯定是有很大影响的。
本次会议还指出,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积极推动城中村改造和“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盘活改造各类闲置房产。
从字面上看,兼顾平时和急时两种情景下,比如平时能开放公众使用,到了急时就要转换使用范围和功能,一般是旅游景区和疗养场所这些。本质上还是属于城市基建的一种,但是也拉动了投资,也带动了消费,一举两得。近年来,政府持续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快健全住房市场与住房保障两个体系,预计城中村改造、闲置资产盘活也将是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的重要方式。
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近年来的出现频率太高了。厦门近期也是动作频繁,湖里区的泊寓院儿|厦门海湾社区正式投入运营。该项目也是福建省内体量最大的保障性租赁住房,首批入市4044套青年公寓。国贸天琴、湿地公园TOD、龙泉公寓等5个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获得国家发改委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项目补贴,主要用于建设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约2.4亿元。闲置资产盘活就是通过第三方装修出租或者是像深圳统租房那样子,都是资源的重新配置,也是一种刺激手段。
存量房越来越多了,市场规模不可估量。

基于当前房地产有三大关键任务:稳楼市、保交楼和房企重组。房地产是国民经济第一大支柱行业,2022年房地产业增加值为7.3万亿元,占GDP的6.1%,房地产关系土地财政、关系60多个行业、关系几千万人就业,稳楼市有助于稳经济、稳就业、防风险。2023年下半年将加大住房金融供给侧支持力度,加快推进支持房地产“金融十六条”及融资“三支箭”政策落地,以有效化解房企金融风险。激活居民购房需求、扩大城中村建设的同时,有效缓释房企风险,为了适应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补充:近十年政治局会议关于房地产相关表述(2012-2023)以上正文,来自晓张
null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 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