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的分层已经非常明显了!
就像前几天公布的城市层级一样,一线城市、新一线城市、强二线城市、弱二线城市、三线城市.....
社会在分化,一个城市也可以分化出好几个阶层。
最明显的表现形式,就是房子。
每个层次人群是不一样,精英和非精英、土著和新厦门人、赚钱方式和首付来源也不一样。这些不同汇聚到一起,构筑了厦门楼市分化的现象,更拉大了财富差距。
在厦门,楼市大致可以分为6个层次。
第一层,是总价预算不到200万的最底层刚需。
这一类人,也是大家最常见的,外地来厦门打拼的年轻人,小夫妻,小家庭。
这些最渴望融入厦门,梦想成为新厦门人。
但是他们很多都是刚毕业的小白,积蓄捉襟见肘,而且家里面能提供的帮助,也十分有限。
但200万的预算都没有,在厦门确实可选择的余地真不多。
岛外旧城区的老破小、比较偏僻的2房小户型,一些商办类型的办公房,或者是保障性商品房。
即便你是100万的预算,算下来首付30万,月供在5000元左右。
要知道,厦门2022年的人均收入,也就6.8万元。
所以即便是100万,你也得找父母和六个钱包支持,最好是找个人结婚。2人凑首付快一点,还月供也轻松一些。
第二层人,是200-300万预算的普通刚需。
这里一类人是家境、学历较好,或者有一定社会背景的年轻人。
他们能够在短时间内,凑齐足够的上车资本,也不用担心未来月供的问题。
甚至其中很多人都已经规划好了,下个10年的换房计划了。
大多是家境、学历较好,或者有一定社会背景的年轻人。
那另一类人呢,就是在厦门打拼已久,有一定的财富积累,收入也稳定的中年人。
这些人大部分都是已经成家立业,孩子也到了入学年龄,需要一套房子。
总价200-300万,在岛外可选择的就非常多了。
大家尽量往新城的核心区靠就行。

第三层,是预算300-500万的岛外刚改和改善群体。
很明显的,这类购房者很多都是置换人群。你一下要拿出100多万出来,其实是不太容易的事情。
很多人手里有房,但位置比较偏远,或者房子比较旧,或是孩子上学要换到更好的学区。
那手里的这套房卖就可以作为置换的资本了。
另外像一些比较优秀的人群,一问工作就是厦门知名的厂子,小夫妻宁愿多背点贷款,也要直接上车好点的房子。
总价300-400万,在厦门岛外,无论哪个地方,都能买到核心区的房子。
第四层,是预算在500-700万的岛外高端改善。
这个层级的,除了置换,老换新,小换大,二换一,或者卖房打新。
另外一个群体,现在也不能忽视,就是厦门本土拆迁户。
如今厦门把拆迁款换成了“房票”。一张房票,价值五六百万,六七百万,买房还能再享受优惠。
当然也有一些首次置业的。比如小企业主、大厂的中、高层员工,外地落户的家境极好的人群。
这个价格,肯定是往岛外最好的区域,最好的楼盘来选了。
500-700万很多人也选择岛内的房子,特别很多有钱人,就为了给孩子一个岛内的学位。

第5层,是预算在700-2000万的岛内刚改和改善群体。
这个段跨度比较大,因为本质上都算是中产改善。
最近几年,厦门岛内开始大量供应商住地,大批新盘房源开始入市。五缘湾、湖边水库,湖滨等一些位置优越的地段,吸引了很多购房者。
比如,岛内很多“老破小”家庭,也趁着这个时候,完成了改善置换。
再比如,一些岛外的厦门土著,或者对岛外不感冒的外地人,想一步到位入岛的有钱人。
大家可以留意岛内热点楼盘的名单,来自泉州、漳州、龙岩等地区的购房者,占比非常大。
第6层,是预算在2000万以上的豪宅。
这批人,基本就是厦门和福建的富人,大企业主,上市公司的创始人,原始股东等等。
这些豪宅买家和改善买家的最大区别,是他们有稳定持续的赚钱能力,他们买房不需要依靠置换,而是来自企业带来的现金流。
面对稀缺产品,他们很多时候不太会在乎一时的价格。
所以即便是法拍房,或者五六千万的五缘湾阔房,还是上亿元的顶级豪宅,依然争夺激烈。
你觉得岛内那几个7.5万/㎡限价的项目太贵了,但人家开盘秒没;你觉得现在岛外房价降了不少,但去化却不理想。楼市分层的背后,是财富在分层,人在分层,这是经济发展到新阶段的常态。而现在呢,哪怕你硕士毕业,没有家庭支持的话,买房也是很吃力的。即便是买了房,面对目前这样的分化局面,要再想向上突破(置换),也变得更为艰难。以住房为代表的基于财富的阶层认同正在逐步形成,住房产权也成为大家社会地位获得与向上流动的基础。
null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 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