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关于2023年厦门楼市的讨论非常热闹,各路地产大v都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不过呢,绝大多数都是看衰厦门楼市的。
看来上周三火爆的土拍,不仅没能给厦门楼市带来刺激,反而让大家对接下来的走势产生了担忧。
说是说88家开发商抢一块地,其中80个都可能是马甲。按照土拍前一天爆出的名单,也就8家房企。
比较搞笑的是,你说原来的概率是1/8,大家拉来马甲后,最后还不是1/8的概率啊。
为什么大家对岛内地块热衷,因为能赚钱,尤其是短期内。
而且今年入市的天琴海、湾海,开盘就热销,给了开发商信息。再加上取消竟配建,最后的地价到顶也就5万出头。
不像之前那样,扣除配建面积,五缘樘月、湾玺的地价都6万多了。开发商为了盈利,也只能“绑定车位(80万/个)+装修包(5000元/㎡)”。翔安南部新城那块地,综合素质也够好了吧。结果呢,国贸托底,只能底价成交。六年前,同安汀溪那么远的地方,地价被十几家房企抬到了3万+(汀溪院子)。就是厦门岛外二手房大降价这个事,而且降价幅度还不是一般的大。比如翔安的领翔上郡,出售了一套112㎡的房源总价只要199万,折合1.7万/㎡的单价。最关键的是,据房东描述,她2017年的时候是接近2.9万/㎡买的。还有像马銮湾的厦门院子,112㎡的复式户型,单价只要2.4万/㎡,如果加上赠送的25㎡,算下来也就2万一平。
这个可是马銮湾核心区的房子,地铁就在边上。另外,像集美新城的恒大帝景,曾经红极一时的岛外楼盘,也出现了2.6万/㎡单价的房源。这些岛外核心区的房子尚且跌成这样,那其他非核心区的呢?
可以说,在2016-2019年这段时期买房的人,就没有几个不亏的,大家都在山顶套着呢。
但怎么说呢,这个东西就像是多米诺骨牌一样,一旦开了口子,恐怕会引起一连串的反应。
价格下来了,成交量还起不来,这就是厦门目前的窘境。当然也不止厦门,大部分城市都差不多。比如很多小区都在谴责低价甩卖的业主,或者集体设置一个最低挂牌价格,来保住房价。就想之前海沧的西雅图一样,说是价格不能低于3万。现实的情况是,一堆2.5万、2.6万的房源成交。比如前几天很热闹的,昆山有楼盘降价,立马被叫停、罚款。其实,“限跌令”这个东西又不新鲜了,早在几年前就很流行了,相信大家或多或少也都有了解。但房价要跌,是拦不住的,而且会出现很多魔幻的操作。
开发商给购房者家人办理入职手续,然后购房者每个月从开发商那里领取一笔“工资”,直到差价完全补完。
比如200万的房子,降价20万,那这20万就以每个月5000的工资按月发放,3年多就可以补完了。这个虚拟的职位,也不交医社保,也不到个税起征点。价格是由供需关系决定的,没人买那你的价格自然站不住,下跌是必然的。
没有需求,那就创造需求。接下来厦门楼市能否有所起色,就要看这粮票政策的效果了。
null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 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