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中心 > 楼市新闻 > 正文

刷新了厦门岛鸟类物种纪录!厦门这儿又有新发现→

2022年03月12日 12:50
资讯中心 浏览数(0) 收藏 扫描到手机

  wow~

  又有新朋友

  造访筼筜湖啦

  近日

  福建省厦门市筼筜湖

  发现了易危级别珍稀生物

  田鹀(wú)

  这是厦门岛内首次发现田鹀

  刷新了厦门岛鸟类物种纪录

  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列为易危级别珍稀生物的田鹀(wú),近日出现在筼筜湖周边的绿地上,让厦门的观鸟爱好者们分外惊喜。

  田鹀(洪祖溢摄)

  据了解,厦门市观鸟协会会员在筼筜湖畔拍摄鸟类时,看到有一只鹀类的小鸟在草坪上,他习惯性地拿起相机拍了几张。之后又有其他摄影会员前来,也在筼筜湖记录到它在草地上吃草籽的影像。经厦门市观鸟协会核实确认,这是易危级别珍稀生物的田鹀,并于3月7日正式公布。据观鸟协会成员介绍,厦门的“鸟友”基本上都是在田头才能拍到田鹀,没有想到能在城市中心公园发现田鹀,让观鸟摄影爱好者十分惊喜。

  田鹀体长一般约14.5厘米,头具黑白色条纹,颈背、胸带、两胁纵纹及腰为棕色,略具羽冠,皮黄色的脸颊后方通常有近白色斑点。田鹀喜欢站立于高枝,发出悦耳的鸣叫音,一般繁殖于欧亚大陆北部及俄罗斯东部,部分族群越冬于中国东部省份及新疆西部。

  20世纪末,因繁殖地环境破坏及违法捕杀等原因,田鹀种群的数量逐年减少,2017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将田鹀列入易危级别。

  除了田鹀

  2021年筼筜湖保护中心

  通过鸟类调查

  还发现湖区新增了其他7种鸟类

  分别为八声杜鹃、骨顶鸡、游隼、黑卷尾、白颈鸦、黑短脚鹎、远东树莺。近年来,筼筜湖鸟类物种记录持续增加,每次调查都能增加不少新种类。

  八声杜鹃(蔡人海摄)

  骨顶鸡(彭志伟摄)

  黑短脚鹎(林祥摄)

  看到这里

  也许你会想问

  筼筜湖区为何受鸟儿青睐?

  记者了解到,这主要得益于筼筜湖整体环境的持续改善,以及广大市民游客环境保护意识的日益提升。人与鸟类、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在筼筜湖已成常态。在这里,鸟儿们可谓“住”得舒心、“吃”得开心、“行”得安心。

  人与鸟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面在筼筜湖已成常态。(筼筜湖保护中心供图)

  01在吃的方面

  筼筜湖保护中心多年来广泛种植各类草本、灌木、乔本植物,极大丰富了湖区植被多样性。同时在有效提升湖区植被的抗病虫害能力基础上,大幅减少农药使用量。鸟儿们可以在这里尽情享用草籽、浆果、昆虫等各种食物。此外,湖区还设立了专门的垂钓区,禁止市民游客在垂钓区外垂钓,避免垂钓者与鸟类争抢食物。

  (筼筜湖保护中心供图)

  02在住的方面

  保护中心在湖心岛设立筼筜湖白鹭自然保护小区,营建筼筜湖特有的红树林植被,及时开展受损红树林修复、人工滩涂营造等工作,积极在市中心营造“鸟类天堂”。为了加大鸟类保护宣传力度,让广大市民群众自觉做到爱护鸟类、文明观鸟,不惊扰它们,筼筜湖保护中心在内导流堤、纳潮口观鸟廊等区域,设立鸟类宣传栏和爱鸟护鸟文明观鸟宣传展板。

  03在行的方面

  筼筜湖周围设置了站鸟桩,方便到湖区的鸟儿歇脚休息。湖心岛等地还设置了人工饮水点,让鸟儿们口渴了有地方喝水。

  04还有这些

  除上述措施,近年来,保护中心还通过新近修订颁布的《厦门经济特区筼筜湖区保护办法》,从立法高度明确要求加强湖区鸟类及其栖息地的保护,并开展筼筜湖鸟类生态调查研究,及时掌握湖区鸟类情况,为进一步开展鸟类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筼筜湖的“新朋友”

  越来越多了

  必须来点个赞

  (厦门网)

  (原标题:厦门,又有新发现!这次是……)

姓名:     手机:     人数:

相关阅读更多>>
敬请网友发表评论,本站保留不刊登无关和不雅评论的权力。
最新评论 最热评论
加载中,请稍候...
如果你对新闻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反馈建议】
图片新闻更多>>

推荐阅读

热评文章

楼市快递

分享到:
关闭
注册   
关闭
取消
已有房网论坛账号,请点此登陆
我来挑错
文章标题: 刷新了厦门岛鸟类物种纪录!厦门这儿又有新发现→
我对文中这段内容有疑问:
我的意见是:
注册
您已获得XMHOUSE通行证账号,请修改账号信息:
用户昵称:
设置密码:
建议设置常用密码
我要举报的是“@宅男宅女幽默笑话”发的评论:
请选择举报类型:

提交
举报电话:4008 841 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