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中心 > 楼市新闻 > 正文

厦门首个!这里未来可期

2021年12月05日 18:33
咸鱼 浏览数(0) 收藏 扫描到手机

  好消息

  全省最大的人工重构红树林

  ——下潭尾红树林公园

  将建设厦门首个

  以“蓝碳”为主题的教育基地

  厦门市海洋发展局

  (以下简称“市海洋局”)

  近日召开新闻发布会

  介绍了公园未来定位及初步规划

  什么是“蓝碳”?

  “蓝碳”概念最早来自联合国2009年出版的《蓝碳报告》,是利用海洋活动及海洋生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储存在海洋中的过程、活动和机制。

  主题馆里将有些什么?

  作为2017年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碳中和项目,我市通过下潭尾种植红树林的方式实现大型国际会议“零碳排放”,目前红树林面积达85公顷。这在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史上是首次,在厦门也是首次,因此,该公园成为国内外大型会议碳中和林的示范样板。

  根据目前的初步规划

  下潭尾的蓝碳主题馆

  以科普研学、趣味互动、科技创新为项目特色

  馆内将布置VR固碳过程展示厅、

  蓝碳循环动静态数字沙盘、

  海洋生物景观箱、

  物理泵固碳过程沉浸式光影互动展厅

  用于演绎蓝碳碳汇过程

  “我们将利用实景观赏、景观箱观摩与VR技术观看海洋固碳等多种研学模式,传播海洋碳汇科学知识,展示金砖会议碳中和林碳汇情况。”市海洋局一级调研员池信才说。

  据悉,下潭尾红树林公园现在已初步建成海洋生物引育种中心、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站两个技术支撑载体,为更好保护、恢复或重建、合理利用红树林湿地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未来还将有哪些变化发展?

  通过多年不断的人工增殖放流

  下潭尾湿地已构建

  良性的红树林生态系统

  上个月下潭尾红树林公园再添新荣誉,入选“全国海岸带生态和防灾协同增效典型案例”。

  在去年及今年厦门国际海洋周期间,联合国秘书长海洋事务特使彼得·汤姆森更是不断向全世界赞美厦门红树林修复成效

  下潭尾红树林生物量提高3.6倍

  潮水涨上来时,淹没红树林枝干,只露树冠,红树林宛如海上“绿岛”;潮水退却时,栖息于红树林内种类繁多的鱼、虾、蟹、贝、浮游生物及鸟类纷纷“登台唱戏”。红树林是生物多样性的天堂。

  据来自厦门大学、集美大学科研团队最新的调查数据显示,目前下潭尾的红树林长势良好,底栖生物的多样性凸显,其中贝类和虾蟹类的物种数提高2.4倍、生物量提高3.6倍、个体数提高3.3倍,还吸引了白鹭等多种鸟类到红树林栖息、滩涂上觅食,形成良性的生物生态链。

  市海洋局透露

  下一步将完善增殖放流设施设备

  建设集增殖放流活动、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

  市民观光及科普宣传于一体的增殖放流基地

  为我市海洋增殖放流提供规范和便利的场所

  ▼

  市海洋局将设置暂养设施,提高放流生物成活率,同时按照农业农村部的增殖放流规范,对放流品种进行鉴定把关、质量评估,常态化引导社会放流活动,维护海洋生物多样性。

  此外,市海洋局将在下潭尾红树林公园开展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提高市民的生态保护认识和科学放流的知识水平,并争取将其建设为福建省乃至全国的增殖放流示范基地。

  池信才透露

  市海洋局还将与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合作

  在下潭尾红树林公园打造

  海上休闲运动中心

  集帆船运动人才培养、培训、赛事、

  研学和运动休闲为一体

  探索帆船产业的融合发展

  内容来源:厦门日报

姓名:     手机:     人数:

相关阅读更多>>
敬请网友发表评论,本站保留不刊登无关和不雅评论的权力。
最新评论 最热评论
加载中,请稍候...
如果你对新闻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反馈建议】
图片新闻更多>>

推荐阅读

热评文章

楼市快递

分享到:
关闭
注册   
关闭
取消
已有房网论坛账号,请点此登陆
我来挑错
文章标题: 厦门首个!这里未来可期
我对文中这段内容有疑问:
我的意见是:
注册
您已获得XMHOUSE通行证账号,请修改账号信息:
用户昵称:
设置密码:
建议设置常用密码
我要举报的是“@宅男宅女幽默笑话”发的评论:
请选择举报类型:

提交
举报电话:4008 841 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