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中心 > 楼市新闻 > 正文

太牛了!厦门下一个5年规划曝光!这些片区未来不可限量

2021年03月26日 17:07
罗辑 浏览数(0) 收藏 扫描到手机

  重磅消息!

  厦门未来五年规范曝光

  今天,市政府正式发布经市人大批准的

  厦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未来厦门的发展真是要好到起飞了!

  厦门将有3大城市副中心

  马銮湾、集美、翔安航空新城都要变成副中心啦~

  文件显示,厦门未来将有2个市级中心、3个城市副中心、3个区级中心。

  形成“一岛一带多中心”的城市空间格局。

  一岛:即厦门岛。持续优化提升厦门岛,保持城市风貌和特色,适度推动减量发展,降低开发强度和建设密度,加快城市更新,提升环境品质和城市功能。

  一带:即环厦门湾区城镇发展带。加快海沧、集美、同安、翔安城镇组团建设,并向东西两翼延伸,串联泉州、漳州沿湾城镇群。各组团之间由海域、山体和生态绿廊分隔,形成城市与自然环境相互融合的生态型结构模式。

  多中心:即厦门岛厦门东部中心两个市级中心;马銮湾、集美、翔安航空新城三个城市副中心;海沧、同安、翔安等三个区级中心。

  建设厦门东部市级中心,发挥对厦漳泉都市圈的综合服务功能。

  建设城市副中心,发挥马銮湾综合服务功能,辐射服务漳州;

  发挥集美新城教育科研、交通枢纽、软件信息、文化演艺旅游、高端制造等功能;

  发挥翔安航空新城国际交通枢纽、物流等功能,辐射带动泉州、金门。

  强化区级中心的综合服务功能,承载服务各区的公共服务、商业服务、商务办公、创新创业功能,促进岛外功能完善和服务水平提升。

  住在这些地区的朋友,这意味着什么?!相信你们懂的!!!

  厦门交通全面铺开

  3号线/4号线/6号线/9号线被点名

  接下来,厦门将推进跨东海域通道、同翔大道(东西段)等骨干路网项目,谋划跨岛新通道,形成“衔接区域、支撑全域、通达便捷、环湾放射”的高品质城市交通网络。

  推动3号线、4号线、6号线等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开展轨道交通9号线等前期工作。

  完善公交场站设施建设,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架、常规公交为网络、出租车和水上公交为补充的一体化综合公共交通系统。

  推进南北向健康步道、马銮湾健康步道、后溪步道、东西溪步道、大嶝环嶝步道等项目建设,推进安全、连续的慢行网络建设。

  “十四五”道路网络规划布局图

  不仅市内的交通方便,未来厦门到漳泉的出行也将越来越便利!

  厦门将完善多层次轨道交通网络体系,推进厦漳泉城际铁路Rl线建设,建成福厦客运专线,共同打造“轨道上的厦漳泉”。

  畅通都市圈内主干路网和高快速通道,加快建设沈海高速复线连接线、晋同高速,推动建设翁角路、海翔大道等跨市域公路。建设厦泉科技创新走廊,打造科创集聚区。

  以厦门新机场为核心建设厦泉临空协作区,以东南国际航运中心为核心建设厦漳临港产业区。

  探索实行都市圈内居住证互认制度,建立基本公共服务区域流转衔接制度,加强基础教育帮扶,建立区域诊疗协作机制,强化高等级医院对跨界地区的服务功能,加强社会保障体系一体化合作,推进应急等交流合作。建设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强化文体交流合作。

  建立跨界环境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完善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推动区域协同立法,区域环境联合执法、管护等。

  闽西南协同发展区空间结构图

  全力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市

  5年新增学位32万个,规划建设翔安国际科教区

  全面解决“有学上、上好学”问题,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进入教育强市行列。到2025年,新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含中职)项目360个,新增学位32万个。

  其中,到2025年,全市学前教育三年入园率达99%以上,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85%以上,省级示范性高中不少于5所,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99%以上。

  支持厦门大学创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支持华侨大学、集美大学等双一流高校和学科建设,支持厦门理工学院建设国内一流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支持厦门医学院建成区域一流的高水平应用型医学本科高校。

  规划建设翔安国际科教区,加大力度引进高等教育资源,引进境内外一流高校到厦门联合办学或独立开办与厦门产业发展高度相关的应用型学科院所,促进优质高等教育资源集聚。到2025年,每十万人口在校大学生达4400人。

  以更高品质推动岛内大提升

  高水平规划建设好本岛东北部片区

  以“城市中心再造”为目标,推动岛内空间优化、资源盘活、产业升级、短板补齐,稳步推进老旧城区、老旧小区和老旧工业区改造提升,实现本岛城市功能品质提档升级。

  提升北部,推进高崎机场、东渡港部分货运功能外迁,推进湖里老工业区、龙头山片区和枋湖工业区的城市更新。

  整合东部,重点发展金融产业、总部经济、商务商贸等产业,提升综合服务配套。

  优化西部,盘活原外贸仓库片区及滨北片区的存量用地,结合地铁建设,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开发地下空间,建设滨北超级总部基地。加快推进国际邮轮母港建设。

  重点推进何厝岭兜、湖滨、东坪山、湖里东部等片区重大项目建设,同步启动厦港(沙坡尾)片区、中山路片区等老城区更新,结合厦门新机场建设时序,高水平规划建设好本岛东北部片区。

  组团式推进岛外建设

  岛外各大新城集体爆发了

  环东海域。推进厦门东部市级中心建设,发挥区域服务职能,重点建设环东海域新城暨现代服务业基地、东部体育会展新城、翔安航空新城、同翔高新城。

  环西海域。推进马銮湾城市副中心建设,发挥厦漳区域的综合服务能力,完善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配套。推进马銮湾新城、集美新城建设。

  强化“集约高效、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理念,推进岛外大发展,拓展城市空间,实现产业发展、城市建设、生态优化和人口集聚相互促进、融合发展。

  坚持基础设施先行,推动交通、市政、5G等传统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立足“强枢纽、密路网、优公交”,大力推进岛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便捷高效的现代交通网络。高标准建设市政设施,提升供水、供电及燃气等保障能力。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布局,推动信息技术与城市公共设施深度融合,提升城市功能和产业基础。

  按照主导产业明确、功能配套完善、差异化发展的思路,加快岛外产业平台载体建设。做强做优软件园三期拓展区、生物医药港、机械工业集中区、临空经济区、新经济产业园等园区载体,提升丙洲、美峰现代服务业基地的集聚辐射力。瞄准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5G通信等新技术,以及平板显示、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产业,推动重大产业项目落地。

  加快岛内各类优质资源向岛外延伸,实现人居环境和生活品质优化提升。持续推进“名校跨岛”,建成双十中学、外国语学校、厦门二中、厦门六中等岛外校区。加快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建成投用四川大学华西厦门医院、环东海域医院、马銮湾医院等高水平三甲医院。推动大型公共文体设施布局,办好2023年亚洲杯足球赛、厦门环东马拉松赛等高水平国际赛事活动。

  打造“一岛三带”产业空间格局

  到2025年,新增学位32万个

  明确新城片区、产业园区功能定位和主导产业,注重差异化、特色化和协同化发展,强化空间资源保障,形成全市产业发展“一张图”。

  打造“一岛三带”产业空间格局:

  “一岛”:本岛高端产业集聚区,依托本岛中心城区完善的城市功能和优美的城市品质、较完备的创新要素,重点发展科技创新、金融商务商贸、文化旅游会展和总部经济等,扩大高能级企业吸附和集聚效应。

  “环湾现代服务业培育带”:即环厦门海湾,围绕翔安航空新城、马銮湾新城、环东海域新城、集美新城、东部体育会展新城、现代服务业基地等建设,重点培育旅游会展、现代物流、软件和信息服务、商务商贸、文化创意、科技服务、体育健康等现代服务业。

  “中部先进制造业聚合带”:整合岛外工业组团,建设海沧南部工业区、环马銮湾工业区、集美区工业区、同安工业基地、同翔工业基地、翔安航空工业区等六大制造业集聚区,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机械装备、生物医药和健康、新材料和新能源等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北部现代农业及生态旅游培育带”:重点保障北部山体绿色屏障和生态安全,依托生态缓冲区发展都市现代农业,适度发展旅游休闲产业。

  推进产业功能区建设。引导“产业+生活”融合互动发展,高标准建设同翔高新城、翔安航空新城等园区载体,建设产业功能先进、空间布局有序、社会服务完备、园区治理有效的产业新城。

  加快推进生物医药港、机械工业集中区等先进制造业基地,以及两岸金融中心、软件园、前场物流园、新经济产业园等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实施园区标准化改造提升。

  按照园区功能定位,加强项目准入遴选,促进产业集聚、集约、绿色发展,大力提升用地产出效率。推进闽西南区域产业协作,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总结来说

  就是未来的厦门会变得更国际化!

  更有幸福感!更宜居!

  简直是赞到飞起!太期待了!!!

姓名:     手机:     人数:

相关阅读更多>>
敬请网友发表评论,本站保留不刊登无关和不雅评论的权力。
最新评论 最热评论
加载中,请稍候...
如果你对新闻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反馈建议】
图片新闻更多>>

推荐阅读

热评文章

楼市快递

分享到:
关闭
注册   
关闭
取消
已有房网论坛账号,请点此登陆
我来挑错
文章标题: 太牛了!厦门下一个5年规划曝光!这些片区未来不可限量
我对文中这段内容有疑问:
我的意见是:
注册
您已获得XMHOUSE通行证账号,请修改账号信息:
用户昵称:
设置密码:
建议设置常用密码
我要举报的是“@宅男宅女幽默笑话”发的评论:
请选择举报类型:

提交
举报电话:4008 841 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