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中心 > 楼市新闻 > 正文

重磅! 厦门2021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出炉!

2021年03月08日 16:14
木子 浏览数(0) 收藏 扫描到手机

  今天,市发改委发布关于厦门市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其中主要内容有:

  1、加快推进城市更新,探索城市更新融资模式,力争到2023年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的老旧小区改造

  2、加快基础设施投资,推进福厦高铁、新机场主体工程

  3、开通运营轨道3号线(厦门火车站-蔡厝段),推进沿线站点及配套开发

  4、建成海沧隧道,加快建设翔安大桥,争取第三东通道、跨东海域通道开工;

  5、推进中山路、火车站等核心传统商圈提升业态品质

  6、培育发展会展观音山、枋湖五缘湾等新兴高端消费商圈

  7、加快推进马銮湾SM、集美大悦城等岛外商业项目建设

  8、推动太古新机场维修基地搬迁等项目尽快动工

  9、加快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建设,积极申报商贸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

  10、推动新会展中心、会展五期项目建设

  11、加快完善“一基地多中心”总部空间载体规划建设,推动一批高能级总部企业落户

  12、持续深化与滴滴、字节跳动等新经济头部企业的合作,推动一批新业务板块项目落地

  13、着力打造国家级信创适配中心,加快鲲鹏超算中心、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节点建设

  14、完善产业园区公建配套,加强企业员工子女教育和住房保障

  15、稳步推进何厝岭兜、湖滨、开元“创新社区”、滨北超级总部、东山东坪山、厦港(沙坡尾)等片区更新,推动黄厝茂后、浦南、将军祠和百家村等片区项目尽快改造

  16、推进忠仑蔡塘、高崎渔港、厦门之眼等片区建设

  17、两岸金融中心片区重点加快商务一期建设,商务二期土地出让

  18、加快南北向健康步道、片区安商房等项目建设

  19、加快推动翔安航空新城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

  20、马銮湾新城力争时尚湾区初具雏形,推动北部智慧科技产业园开工动建

  21、环东海域新城推动滨海浪漫线三期等项目和下潭尾、东坑湾等主干路网建设,加快银城智谷等项目,推动新经济产业园初具规模

  22、集美新城加快推进城市更新一期,完善公建配套,推动北大青鸟等高能级项目落地,力促世茂、IOI等城市综合体尽快开业

  23、东部体育会展新城力争新体育中心与新会展中心主体工程基本完工,同步推进片区酒店、市政道路、义务教育学校等配套项目

  24、同翔高新城推动5.4平方公里核心区集中建设,快速拉开“产业+新城”建设框架

  25、编制实施《厦漳泉都市圈发展规划》,积极推动厦漳泉都市圈上升为国家战略

  26、滚动推进厦漳泉城际铁路R1线等重大协作项目

  27、完善象屿、海沧综保区产业布局,开展空港综保区规划研究

  28、推动金砖创新基地建设方案早日获批

  29、推动成立金砖国家工业创新研究院、建设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和金砖国家工业能力提升培训基地等一批标志性项目

  30、加快推进厦门邮轮母港综合体建设

  31、持续推动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二期建设

  32、推动厦金高铁、厦金大桥项目前期工作

  33、加快厦门二中集美校区、厦门六中同安校区等16所普通高中建设,新增中小学、幼儿园学位5万个

  34、加快建设四川大学华西厦门医院、马銮湾医院、环东海域医院等项目

  35、推进全民健身,新增25所学校体育设施向公众开放

  36、坚持“住房不炒”,探索“租购同权”,深化住房租赁改革试点,健全完善针对不同人群的住房分类保障机制

  37、重点加快新店、祥平、马銮湾等保障房地铁社区二期和洋唐等大型居住区以及雍厝等产业园区周边配套公共租赁房建设

  原文如下:

  ——2021年1月18日在厦门市第十五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厦门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各位代表:

  受市政府委托,现将厦门市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提请市十五届人大第六次会议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福建、厦门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推进“六稳”工作,全力落实“六保”任务,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积极推进招商引资和项目攻坚,建设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创新基地,经济社会实现平稳健康发展,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建设取得新成效。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7%,居全省和副省级城市前列。7项指标完成年度目标,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8%,实际使用外资增长23.8%,均位居全省前列;外贸进出口增长7.8%,总量占全省近一半;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预期目标范围内;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可以完成国家、省下达目标。

  (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凸显新作为

  1.疫情防控有力有效。第一时间启动指挥部作战机制,建立“三防一体”联防联控体系,最短时间实现本地病例全面“清零”,实现确诊病例“零死亡”、医务人员“零感染”、境外输入疫情“零扩散”。服务全国全省抗疫大局,先后派出302名医务人员增援武汉,累计为全国提供口罩1.2亿个、防护服28.4万套、负压救护车376辆、试剂盒65万人份。随着国外疫情恶化,作为全国第三大入境口岸,坚决做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工作,建立“人物同防”体系,为福建80%的入境人员提供保障,实现境外关联病例“零发生”。

  2.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千方百计助推企业复产满产达产,第一时间出台“共渡难关15条”,以及金融、外贸、消费等相关领域惠企措施共200多条。2月率先全省实现省重点在建项目100%复工,3月规上工业、限上服务业企业100%复工,5月固定资产投资额超上年同期水平,6月GDP增速实现由负转正,9月全市工业生产恢复正常水平。工业用电、水运总周转量、公路运输总周转量分别增长1.9%、8.5%、5%;集装箱吞吐量1140.5万标箱,连续7个月单月突破百万标箱。

  3.招商引资全面发力。开展“线上+线下”同步招商,成功举办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总部经济、海洋经济等重点招商活动,新增落地项目8411个,总投资额1.6万亿元,累计项目落地率42.5%;新增落地高能级项目482个、计划总投资6033.7亿元;实际使用外资166.1亿元,增长23.8%,占全省总量近一半,稳居首位。联芯增资、海辰锂电池、中兵国调基金、中粮大悦城等重量级项目落地,国铁吉讯、中国五矿、微软人工智能公共服务平台等签约。出台加快总部经济高质量发展意见,优必选、中谷海运等总部项目落户。

  4.项目攻坚强力推进。完善项目决策推进机制,实施百日冲刺行动,定期“晾晒”通报成绩。105个省重点在建项目、415个市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分别完成投资752.6、1767.8亿元,超年度投资计划189.2、495.4亿元。191个亿元以上在建产业项目完成投资306.8亿元,完成年度计划124.4%。全年新增“五个一批”项目765个,计划总投资5649亿元。“五个一批”项目正向激励综合考评连续三个季度进入全省设区市前三。“两新一重”项目建设全面推进,建成5G基站超4000个,实现岛内室外区域基本覆盖和岛外中心城区及重要室外核心区域覆盖,宸鸿科技手机触控、士兰化合物半导体芯片制造生产线竣工投产;环东海域滨海旅游浪漫线二期、新经济产业园等项目快速推进;福厦高铁、轨道交通(3号、4号、6号线)、翔安大桥、海沧隧道等重点项目进展顺利。

  5.重大风险有效防范。出台《厦门经济特区地方金融条例》。提升金融机构信息化预警监测能力,在全国率先完成网贷风险歼灭战,网贷风险基本出清。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0.83%,好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严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做好地方债项目收益平衡测算,落实偿债资金来源,确保债务风险安全可控。集中分类清理370个已竣工但决算滞后的基建项目,历史遗留项目竣工财务决算走在全国前列。加快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清偿进度为99.9%。出台建立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城市主体责任制实施方案,房地产市场保持平稳健康发展。

  (二)统筹创新驱动和产业升级取得新成效

  1.创新生态不断优化。规上高新技术产业工业产值3113.4亿元,占规上工业产值42.4%。自主创新示范区改革持续深化,策划推出25项创新事项,新增6项改革创新举措在全省复制推广。重大创新平台加快落地建设,高标准建设嘉庚创新实验室,新引进落地中科院苏州医工所、广州呼吸研究所等重点平台。与国防科技大学合作建立“智能空天”“先进光电”两个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新增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4家、全国质量标杆3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9家。净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54家,总数达2282家。新增国家级众创空间13家,全市累计拥有各级众创空间227家。获批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超额完成“三个六”引才目标。

  2.产业链群更加稳固。生物医药与健康、集成电路、软件和信息服务等产业链群分别增长16.7%、11.6%、13.8%,都市现代农业突破千亿规模,千亿产业链群达到9条。加快实施“百千企业”增产增效行动,海峡黄金珠宝、宏发电声、宝太生物、延江新材料等龙头企业增长超过50%。实施“三高”企业倍增计划,“三高”企业税收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3.1个百分点。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持续提升,软件园入选首批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生物医药港获“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称号。厦门天马开建国内体量最大的第6代柔性AMOLED单体工厂,中航锂电一标段顺利投产,金龙客车出口继续保持行业第一,万泰沧海首个国产二价宫颈癌疫苗获批上市,四三九九等四家企业入选2020中国互联网百强。服务业增加值增长5.5%,对GDP贡献率达到54.3%。410家总部型企业实现营收6631亿元,增长10%。人民币存贷款余额突破2.5万亿元,增长14%。新增厦门银行等境内上市企业12家(含过会),上市企业总数达61家(含过会)。数字经济发展迅速,全国首个鲲鹏超算中心落地。旅游人气回升,国庆中秋假期人气恢复指数居全国前列,华尔道夫、安达仕等高端酒店开业;举办各类展会近3000场,实现经济效益超146亿元。成功举办第33届金鸡电影节,厦门影视拍摄基地落成。

  3.消费市场加快回暖。出台住宿、餐饮、旅游、会展等行业系列扶持政策,推行景区、公交免费等激励措施,举办“全闽乐购”等各类促销活动,大力发展夜间经济、首店经济、小店经济,限上批发零售业增长28.2%。直播经济迅猛发展,阿里巴巴直播电商园、海沧云创直播小镇等基地落地开播,全年累计直播达23.3万场。中山路步行街入选全国第二批步行街改造提升试点,2020年中国城市便利店指数居全国36个重点城市榜首,成为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

  4.服务企业成效明显。全面贯彻国家、省、市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和减税降费系列政策,全年累计为企业减负近400亿元。落实“六必访”工作机制,走访服务“三高”企业近2万家次,解决企业需求9969项。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进一步增强,设立首期16亿元中小微企业融资增信基金和30亿元技改服务基金,提供低成本融资服务;全年累计发放63.2亿元应急还贷资金;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增长34.6%。全年新增商事主体超13.2万户,增长8.8%,设立“厦门企业家日”。

  (三)统筹跨岛发展和区域协同取得新进展

  1.岛内大提升全面铺开。成立12个市级片区提升改造指挥部和市政、交通等8个专项工作组。全年实现房屋征收515万平方米,其中东部旧村征拆快速推进,完成23个自然社整村拆除。加快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市政提升工程实施、交通骨干路网完善等各类提升项目。筼筜湖整治提升、高崎污水处理厂等项目加快建设;滨北超级总部基地、湖滨、开元“创新社区”、东山东坪山、厦港(沙坡尾)等岛内提升项目全速推进;中山路片区主要街巷改造提升和立面提升整治工作有序开展。两岸金融中心片区厦门国际银行总部等一批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阳光龙净总部、厦航总部大厦、英蓝国际金融中心等项目加快建设。

  2.岛外大发展加快推进。推行“指挥部和项目吹哨,区街(镇)和部门报到”工作机制。岛外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市比重达74.2%,全年实现房屋征收467万平方米。“两环八射”交通路网基本成形,地铁3号线(厦门火车站-蔡厝段)站点主体结构全面完工,4号线最长盾构区间双线贯通。新机场片区主干路网全面建设。马銮湾新城“两环七横七纵”骨干路网基本建成,南岸生态岛建成投用。环东海域银城智谷一期、双十中学翔安校区、泰康医养健康综合体等项目快速推进。集美新城产城融合加速,软件园三期新增研发空间52万平方米,电子城·厦门国际创新中心、杏林老工业区城市更新加快推进。东部体育会展新城体育中心全面动工。同翔高新城加快建设,中航锂电项目二、三标段主厂房顺利封顶,海辰新材料项目开工。

  3.乡村振兴持续加力。乡村振兴千亿工程项目完成投资295亿元,10个市级重点示范村、20个省级试点村及8条乡村振兴动线加快建设。加快构建农产品物流体系,全市乡镇级物流节点覆盖率达100%。全面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24个山区农村饮水安全改造提升全面完成,基本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古坑村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洪塘、顶村、田头3个村庄获得“福建省森林村庄”称号。乡村治理水平持续提升,海沧荣获“全国农村社区治理试验区”,军营和田头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4.闽西南协同发展成效突出。召开闽西南协同发展区第三次联席会议。建立厦漳、厦泉、厦明经济合作区建设联合招商机制,签署厦龙经济合作区深化合作补充协议。制定并实施闽西南协同发展区平台总体建设方案。27个涉厦重大项目完成投资251.8亿元,厦漳泉城际铁路R1线进展加快,厦漳泉城市联盟路全线贯通;长泰枋洋水利枢纽工程下闸蓄水试运行,形成“两江四库”供水格局;厦钨鑫鹭钨制品项目在龙岩正式投产。

  (四)统筹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释放新活力

  1.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深化。市域治理体系不断完善,形成“1+3+1”科学决策、高效执行机制和“6+2+8”赋权发展格局;推进“强区放权”改革,下放87项市级审批服务事项。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快推进,明确路桥信息等3家企业员工持股试点方案。推进国有资本投资运营授权试点,筹建厦门国有资本运营有限责任公司。全面实施零基预算改革,率先全国编制政府保障事项清单。深化药械集中采购制度改革,首批药品集采周期节约采购资金2.4亿元,参保患者人均费用下降59.2%;全国首创“新生儿医保参保报销秒批”举措。持续推进价格改革,清理规范转供电环节收费,完善国有景区门票价格机制。

  2.自贸试验区建设持续突破。象屿保税物流园区、海沧保税港区获批成为综合保税区。“互联网+公证”等18项改革举措全国首创,“航空维修产业职称评审”等3项改革试点经验全国推广。完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较2017年分别压缩71%、93%,提前完成国务院下达任务。全国首个金融区块链平台海运费境内外汇转支付场景上线。远海码头建成全国首个5G全场景应用智慧港口。率先开展集成电路研发保税监管,启动跨境电商B2B出口试点。

  3.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获评全国营商环境标杆城市,公共服务质量满意度全国第三。滚动实施238项优化营商环境举措,纳税服务指标全国第一,企业开办实现“一日、一窗,零收费”。环评审批改革经验全国推广,“e政务”自助服务被国务院评为优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例。市级审批服务“一趟不用跑”事项比例提高到83.4%,“一件事”集成套餐达到680个,市级“全城通办”事项增加至1800项。信用示范城市建设持续提升,“信易贷”等多项信用创新应用获全国推广,城市信用监测排名全国前五。

  4.“海丝”战略支点建设持续加力。成功举办第二届“丝路海运”国际合作论坛,“丝路海运”联盟已吸纳境内外成员超200家。累计开行中欧(厦门)班列291列,发货量、货值分别增长33%、34%。积极落实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海铁联运完成5.2万标箱,增长40.5%。启动跨境电商“9710”“9810”监管新模式,跨境电商零售进出口近21亿元,同比增长4倍。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进出口增长12.1%。与马来西亚联合申报的“送王船”项目成功申遗。

  5.两岸融合发展持续推进。新批台资项目577个,合同使用台资12.8亿美元,增长88.1%。获批建设海峡两岸数字经济融合发展示范区,大陆首家两岸合资全牌照券商金圆统一证券公司开业,建霖家居等4家台企在A股上市(含过会)。厦金直航贸易额超1.1亿美元,对台海运快件增长13%,五通码头成为大陆首个无纸化自动通关的对台客运码头。成功举办第十二届海峡论坛和2020两岸企业家峰会年会。直接采认台湾地区技术士、医师等专业人才的职业资格,台湾特聘专家专才增至398名。

  (五)统筹民生保障和治理提升再上新台阶

  1.社会保障不断夯实。新增城镇就业35.6万人,其中,失业人员再就业10.9万人,城镇就业困难对象就业1.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84%,控制在预期目标范围内。累计发放稳岗补贴、稳岗返还14.5亿元,惠及企业超12.5万家次。养老、失业、工伤三项社保费阶段性减费率降成本43.7亿元,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参保率位居全省前列;深化医保基金监管“厦门模式”,推进“互联网+医疗保障”应用。实施困难群体兜底保障行动,发放价格临时补贴3817万元,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71.9%。建设保障性住房9726套,马銮湾、新店、祥平保障房地铁社区一期建成交付使用;新增市场化租赁住房5.4万套(间)。全面做好“菜篮子”“米袋子”保供稳价工作,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2.5%,控制在预期目标范围内,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考核受到省政府通报表扬,新增地方储备粮折合原粮4.8万吨,可保障全市常住人口半年口粮供应。

  2.民生短板加快补齐。建成中小学幼儿园项目56个,新增学位4.3万个,动工建设7所普通高中和2所职业学校。名校跨岛加速推进,双十中学翔安校区、外国语中学集美校区加快建设。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四川大学华西厦门医院、市妇幼集美院区全面启动,全国首个区域医疗中心试点在复旦中山厦门医院正式揭牌,筹建市传染病专科医院,5个市医学领先学科建设项目进入中国医院科技影响力专科百强榜。建成9家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和34家农村幸福院,每千名老年人养老床位数达41张,获评全国优秀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地区。启动婴幼儿照护服务和普惠托育服务试点。新增38所学校对外开放体育设施。

  3.环境质量不断改善。获得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称号。空气质量优良率99.7%,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排名第4。深入实施“水十条”,全力开展入河入海排放口溯源整治,饮用水源地水质、国控隘头潭断面、主要河流省控断面、小流域省控断面达标率均为100%,近岸海域优良水质面积比提升至90.5%。垃圾分类工作考评持续保持全国第一,率先全国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危险废物处置率100%。筼筜湖生态治理、五缘湾片区生态修复与综合开发等5项经验在全国推广。

  4.社会治理持续提升。全力推进爱心厦门建设,开展爱心结对帮扶11675例,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六连冠”、全国双拥模范城“九连冠”。出台《厦门经济特区志愿服务条例》,实名注册志愿者占全市常住人口18%。全力打好扫黑除恶收官战,完善矛盾纠纷多元调处机制,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稳步推进智慧安防小区建设,全市刑事警情下降26.7%。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推进全国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建设,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双下降”。编制经济特区城市综合管理条例,制定城市精细化管理标准,提升改造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

  各位代表,2020年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需要倍加珍惜。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疫情变化和外部环境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世界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国内经济恢复基础仍不牢固,我们还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一是实体经济仍较困难,企业在用工保障、资金需求、市场开拓、成本上升等方面问题仍较突出,旅游、住宿、餐饮等行业还未完全复苏;二是发展后劲仍需增强,产业发展空间不足、集聚度不够,大项目特别是亿元以上产业项目接续不足,创新活力不强等问题仍然存在,转型升级任务艰巨;三是跨岛发展全面提速、招商引资、重大项目建设、城市改造提升等重点领域资金需求快速增长,财政收支压力凸显,引导社会资本投入仍需加强;四是民生领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较突出,幼儿园、中小学学位不足,高水平优质医疗资源相对紧缺,托幼、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对此,我们将努力通过深化改革和加快发展逐步加以解决。

  二、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和任务

  2021年,是“两个一百年”伟大实践的交汇之年,是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战略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市经济特区建设40周年再起航再出发之年。我们要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紧紧围绕率先实现全方位高质量发展超越战略目标,全力建设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创新基地,加快融入国际国内双循环,以创新驱动为引擎,以“岛内大提升、岛外大发展”为抓手,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增进民生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实施“创新发展年”行动,加快建设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努力打造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

  建议2021年总体安排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左右;财政总收入增长5.5%,地方级财政收入增长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3%;实际使用外资增长6%;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保持稳定增长;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0%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完成节能减排降碳年度目标。

  为完成以上目标,建议重点做好七个方面工作:

  (一)坚持稳中求进,夯实经济增长基础

  1.慎终如始抓好疫情防控。坚持人物同防、多病共防,严格落实“闭环管理”,抓实常态化疫情防控。完善多渠道哨点建设,在医疗机构、重点单位、人员聚集地等开展监测预警。严防输入性风险,加强入厦国际航班、国际航线船舶等疫情管理,强化冷链食品和市场外环境监测;严格对入境人员实施集中医学观察措施,加强对从其他口岸入境回厦的人员后续健康管理。做好应急管理,加快推进定点医院及发热门诊改建,做好方舱医院备用准备,进一步扩增物资储备规模;推进国家级航空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建设。加强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发挥好社会组织、社工等社会力量的作用。

  2.精准施策做好企业服务。落实“精准滴灌”和“六必访”制度,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简化政策适用兑现程序,提高无审批、免申报政策比例,帮助企业破解资金、用地、技术、人才等方面问题。针对不同规模企业,完善细化分类分级精准服务政策体系,培育新增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实施“百亿成长计划”,鼓励企业争创质量奖。引导在厦跨国企业、大型企业采购本地化,支持中小企业进入龙头企业供应网络。

  3.全力以赴提升招商成效。优化招商导向,重质量、重落地、重链条、重投资,围绕“一个百亿+一批十亿”组团型、总部经济型项目,加大高能级招商力度。强化领导挂钩协调、专班一线服务机制,重点加快项目签约至开工建设中间环节进度。拓展招商渠道,用好龙头企业招商,完善中介招商、银行招商、基金招商、展会招商等形式,积极筹划厦大百年校庆全球校友招商等活动。持续推进专业化招商队伍建设。加强软件园区、生物医药港、航空工业园等集聚区招商推介,推动中船燃油、隆利背光模组、十荟团、好未来等签约项目尽快实质性运营。

  4.积极有为防范风险。健全金融风险预防、预警、处置、问责制度体系,加强互联网金融事中事后监管,坚决维护金融稳定。提升监管能力,健全数字规则,坚决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落实房地产调控长效机制,加强房地产市场监测分析和跟踪预警,确保商品住宅价格平稳可控;规范发展住房租赁市场。进一步规范政府债务管理,确保债务风险安全可控。

  (二)坚持内外联动,加快融入国际国内双循环

  1.积极扩大有效投资。突出“两新一重”精准发力,力争省重点项目数和年度计划投资额增长10%。加快5G基站、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布局。加快推进城市更新,探索城市更新融资模式,力争到2023年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的老旧小区改造。加快基础设施投资,推进福厦高铁、新机场主体工程;开通运营轨道3号线(厦门火车站-蔡厝段),推进沿线站点及配套开发;建成海沧隧道,加快建设翔安大桥,争取第三东通道、跨东海域通道开工;提升完善市政道路网络,力争新增市政道路60公里;持续推进综合管廊建设,新开工建设综合管廊15公里;加快推进水源连通工程、海沧水厂三期等项目建设。

  2.充分释放消费潜力。升级商圈消费品质,梳理优化商业布局,推进中山路、火车站等核心传统商圈提升业态品质,培育发展会展观音山、枋湖五缘湾等新兴高端消费商圈,加快推进马銮湾SM、集美大悦城等岛外商业项目建设。继续办好“全闽乐购”活动,积极推动免退税业务,有序取消部分行政性限制消费购买规定。加快消费融合创新,支持智慧零售、绿色零售等新业态融合发展,推动直播带货和“网红经济”发展,深化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优化服务消费产品供应,鼓励社会资本投向健康养老、高端家政、教育培训和托幼等服务领域。

  3.全力稳定外资外贸。抓住RCEP、CAI市场开放机遇,构建融入国际循环的战略通道。加快兑现“外资12条”到资奖励政策,落实递延纳税等鼓励政策,重点推进33个外资“促落地”项目和25个外资“促到资”项目,推动246家重点外资企业增资扩产。加大通关、退税、外汇、融资、信保等政策扶持力度,扩大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争取保税船供油资质,争创国家进口贸易创新示范区。培育管理咨询、金融保险、知识产权等服务贸易,推动电商平台为外贸企业搭建“线上+线下”内销平台。

  (三)坚持创新发展,推进产业提质增效

  1.全面激发创新活力。充分发挥多区叠加创新优势,用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开放创新平台,大力推动“双自联动”,在科技成果转化、创新资源配置、引才用才机制等方面先行先试,推动实施一批创新举措。建立健全科研事业单位以绩效为导向的管理机制,拓展职称改革试点范围。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建立以龙头企业为主体的产业联盟,引导规上工业企业设立研发机构,力争净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00家。推动火炬高新区、生物医药港等4家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功能化、专业化发展,加快嘉庚创新实验室、健康工程与创新研究院等创新平台建设,推动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在厦设立分中心。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发布场景应用机会和能力清单,实施技术经纪人养成计划,推动设立中科院科技服务网络计划厦门专项。鼓励各创新主体积极参与“揭榜挂帅”,助力关键核心技术项目和重大应急攻关项目实现突破。

  2.大力发展高端制造业。分业施策推进稳链补链强链,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争取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增长10%以上;加快建设天马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电气硝子三期等项目,全力打造“服务器产业之都”,推动平板显示、计算机与通讯设备产业技术迭代升级;加快联芯集成电路、士兰明镓产能提升,围绕三安光电、瀚天天成等企业加速布局第三代半导体,争取集成电路和半导体产业进入国内第一梯队;促进“硬件+软件”融合发展。推动太古新机场维修基地搬迁等项目尽快动工,支持施耐德扩能增效,巩固壮大机械装备产业。鼓励水暖厨卫等传统产业智能化发展。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支持大中小企业协同攻关,争取突破部分“卡脖子”产品和技术。

  3.优化提升现代服务业。开展服务业质量提升行动,推动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向专业化、高品质升级,力争服务业增加值增速达7.2%。加快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建设,积极申报商贸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推动金融对外开放先行先试,推进法人银行理财子公司、金融科技产业园等项目。加强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着力打造国际滨海花园旅游名城,全力推进植物园、园博苑创建5A景区,提升龙山文创园、沙坡尾文化创意港等品质,办好厦门时尚周活动。充分发挥中国电影金鸡奖活动效应,发展壮大影视产业。推动新会展中心、会展五期项目建设,推动中国国际广告节、中国医院大会等展览会议项目落地。加快完善“一基地多中心”总部空间载体规划建设,推动一批高能级总部企业落户。

  4.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建设生物医药、新型功能材料两大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力争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增长15%以上,新材料产业规模达到千亿。推动厦钨新能源、金达威维生素等项目尽快投产,中航锂电、通富微电子等新投产企业产量提升。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围绕5G、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领域,建设一批应用场景示范工程。着力打造国家级信创适配中心,加快鲲鹏超算中心、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节点建设。持续深化与滴滴、字节跳动等新经济头部企业的合作,推动一批新业务板块项目落地。加快研究布局产业“新赛道”,依托技术领军企业,推动柔性电子等新兴领域加快形成规模效应。

  5.强化产业要素保障。优先保障重大产业项目用地。统筹产业空间规划布局,推进工业园区标准化改造升级,提升亩均综合效益。探索二三产业混合用地政策,推动盘活存量低效用地。继续降低用电成本,用好产业引导基金、技改服务基金,优先支持企业技术改造、研发创新、拓展市场、品牌建设。实施人才资源集聚提质工程,升级“海纳百川”等系列人才政策,完成“三个七”引才目标,打造形成“基础实、中端稳、高端强”的人才体系和生态。完善产业园区公建配套,加强企业员工子女教育和住房保障。

  (四)坚持协同发力,推进城市高水平建设

  1.加快推进岛内大提升。思明区重点加快提升城市功能品质,稳步推进何厝岭兜、湖滨、开元“创新社区”、滨北超级总部、东山东坪山、厦港(沙坡尾)等片区更新,推动黄厝茂后、浦南、将军祠和百家村等片区项目尽快改造。湖里区充分用好东部旧改新发展空间,积极引进高能级项目,推进忠仑蔡塘、高崎渔港、厦门之眼等片区建设。两岸金融中心片区重点加快商务一期建设,商务二期土地出让。全岛高标准推进市政、交通、教育、卫生和文化大提升,加快南北向健康步道、片区安商房等项目建设。

  2.加快推动岛外大发展。加快推动翔安航空新城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马銮湾新城力争时尚湾区初具雏形,推动北部智慧科技产业园开工动建。环东海域新城推动滨海浪漫线三期等项目和下潭尾、东坑湾等主干路网建设,加快银城智谷等项目,推动新经济产业园初具规模。集美新城加快推进城市更新一期,完善公建配套,推动北大青鸟等高能级项目落地,力促世茂、IOI等城市综合体尽快开业。东部体育会展新城力争新体育中心与新会展中心主体工程基本完工,同步推进片区酒店、市政道路、义务教育学校等配套项目。同翔高新城推动5.4平方公里核心区集中建设,快速拉开“产业+新城”建设框架。

  3.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发展都市现代农业,大力发展现代种养业,推广优质蔬果新品种,推进生猪养殖场改扩建。全面推进60个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建设,岛外每区着力打造2条示范动线。实施农村水电路通讯等补短板工程,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完善农村闲置宅基地盘活利用政策,推动村委会与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联合社)事务分离。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资金,完善对农民直接补贴政策,健全生产者补贴制度。

  4.加快建设闽西南协同发展区。编制实施《厦漳泉都市圈发展规划》,积极推动厦漳泉都市圈上升为国家战略。创新合作园区开发模式,加大联合招商力度,联手打造优势产业链群。推进闽西南城市协作开发集团、闽西南发展投资基金实质化运作,加强项目储备、洽谈投资。保障智能制造、人力资源等11个互通共享平台建设,滚动推进厦漳泉城际铁路R1线等重大协作项目。

  (五)坚持改革开放,推进特区争创新优势

  1.加快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健全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完善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分类分层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推动重点国企引进战略投资者,支持国企以基金方式发展混合所有制,指导推动第二批试点企业开展骨干员工持股改革。出台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若干措施。深化零基预算改革,调整优化政府保障的范围、程度和方式,建立支出政策全生命周期绩效管理体系,完善重大项目投入产出平衡管理。深化价格改革,适时修订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管理办法,完善自来水、天然气价格机制。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实施同安区紧密型医共体综合能力提升工程。

  2.巩固提升营商环境水平。对标国际通行经贸规则和先进城市最优做法,持续提升开办企业、纳税服务、办理建筑许可等服务,确保营商环境水平继续保持全国前列。推进优化营商环境立法工作。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商事制度集成化改革,开展涉企收费清理整治,推进政务数据整合,实现市本级行政许可事项全流程网办和“零跑腿”比率提高到80%。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法治化发展,探索政务诚信评价体系,完善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开展行业分级分类信用评级评价。

  3.积极推进自贸试验区建设。深化“双自联动”,创新合作园区、试点园区、“平台+产业”等合作机制。落实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实施市场准入承诺即入制和“非禁即入”。完善通关一体化机制,推动生产、监测、航运、通关等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完善象屿、海沧综保区产业布局,开展空港综保区规划研究。推动延伸集成电路保税研发试点范围,打造数字自贸试验区,做优航空维修、融资租赁、跨境电商等特色平台。

  4.全市域打造金砖创新基地。汇聚各方智慧,加强向上对接,推动金砖创新基地建设方案早日获批。全面开展金砖国家间交流合作,发挥金砖各国优势,聚焦数字化、工业化、创新、包容增长和投资,积极开展政策协调、人才培养、项目开发等领域合作,全面打造科技创新、工业与数字经济、贸易投资、人才培养四大合作中心和政策协调平台。推动成立金砖国家工业创新研究院、建设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和金砖国家工业能力提升培训基地等一批标志性项目。

  5.加快建设“海丝”战略支点城市。完善“丝路海运”服务标准体系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加快推进“丝路飞翔”品牌工程,加快翔安新机场综合性集疏运体系建设,加快推动货运航空公司建设;设立多式联运监管中心,推动铁路运单功能化改革。拓展与“一带一路”国家经贸往来和双向投资,加强数字经济、金融创新等方面合作。持续办好厦门国际海洋周,加快推进厦门邮轮母港综合体建设。加强人文交流,深化友城合作,持续推动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二期建设。

  6.深化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加快建设两岸集成电路产业合作试验区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示范区,推动自贸试验区台企资本项下便利化试点扩展全市,支持台企参与“两新一重”项目建设。健全台青就业创业支持保障机制,深化台湾人才专业技术资格认定工作。办好海峡论坛、工博会等重大涉台活动。深化厦金融合,加快厦金电力联网、供气项目厦门侧工程建设,推动厦金高铁、厦金大桥项目前期工作;探索“海运邮快件+跨境电商”模式,做大厦金直航贸易和闽台海铁多式联运规模。

  (六)坚持生态优先,建设高颜值生态文明城市

  1.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推进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整改。持续开展环境空气质量提升三年行动,推进PM2.5与臭氧协同治理。开展污水处理设施高质量高标准建设行动,加快推进前场污水处理厂一期等项目建设,新增日污水处理能力25万吨。持续推进小流域综合整治,开展九龙江和厦门湾生态综合治理。持续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提升垃圾焚烧处理能力,加快生物质资源再生项目一期工程建设。

  2.加快绿色低碳发展。开展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实施海洋负排放,践行碳中和,推进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推进产业生态化,加快传统产业智能化、清洁化、生态化改造,强化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加大节能技改推广力度。推进生态产业化,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等产业,推动高端环保产业集聚发展,加快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推广绿色生活方式,推进出行、建筑等领域绿色生活创建行动,有序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工作。

  3.完善生态文明建设机制。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持续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联动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示范市。深入实施生态环境监管能力建设三年行动,加快全市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资源承载力监测预警系统建设。积极推广“污染者付费+第三方治理”模式,综合运用环境税收、绿色金融、责任保险、价格调节等举措,推动企业环保转型。

  (七)坚持民生为本,提升民生保障质量和水平

  1.千方百计稳就业。加大财税金融扶持力度,实施“十个一批”扩岗行动,推动援企稳岗扩岗。加强重点人群分类帮扶,推进职业教育提质培优,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精准帮扶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多渠道支持灵活就业。实施民生兜底专项行动,保障困难人员就业兜底。实施失业保险扩围行动,落实失业保险稳岗补贴和稳岗返还。城镇新增就业15万人以上。

  2.加快补齐民生领域短板。深入实施教育补短扩容、名校跨岛等行动,加快厦门二中集美校区、厦门六中同安校区等16所普通高中建设,新增中小学、幼儿园学位5万个。加快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支持“双一流”高校建设,强化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疏导。加快区域医疗中心试点建设,继续争取第二批试点项目;加快建设四川大学华西厦门医院、马銮湾医院、环东海域医院等项目;加强重点专科建设,培养引进各类医学专业人才。深入开展养老服务标准化建设,强化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运营管理制度设计,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推进各类公办养老机构社会化运营,加快泰康医养健康综合体和太保家园项目建设。规划建设婴幼儿照顾服务设施,建设一批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单位,新建居住区每千人拥有3岁以下托位数不少于4个,进一步提高无障碍设施建设水平。实施文化惠民工程,鼓励全民阅读。推进全民健身,新增25所学校体育设施向公众开放。积极做好亚洲杯筹备工作。

  3.持续提升社会保障水平。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健全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筹资机制,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特困人员供养制度。完善重特大疾病、罕见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坚持“住房不炒”,探索“租购同权”,深化住房租赁改革试点,健全完善针对不同人群的住房分类保障机制,重点加快新店、祥平、马銮湾等保障房地铁社区二期和洋唐等大型居住区以及雍厝等产业园区周边配套公共租赁房建设。推动修订房屋租赁管理规定。提高粮食和重要农副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强化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加强地方储备粮库存质量和轮换管理。

  4.加快推进社会治理创新。深化爱心厦门建设,设立爱心厦门专项基金,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城市公共基础设施融合发展,提升基础设施智慧化和数字化水平,启动“城市大脑”市级中枢系统以及市智慧城市综合运行管理建设。加快建设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推进跨领域跨部门综合执法。加强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工作,加快建设应急指挥中心,创建全国安全发展示范市。深入平安厦门建设,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建设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示范市。完善城乡社区治理体系,推动社会治理共建共治共享。

  各位代表,做好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意义重大,任务艰巨。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中央、省、市各项决策部署,认真落实市十五届人大六次会议决议,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监察机关监督,高度重视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意见和建议,凝心聚力、改革创新,真抓实干、攻坚克难,为加快建设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市而努力奋斗!

姓名:     手机:     人数:

相关阅读更多>>
敬请网友发表评论,本站保留不刊登无关和不雅评论的权力。
最新评论 最热评论
加载中,请稍候...
如果你对新闻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反馈建议】
图片新闻更多>>

推荐阅读

热评文章

楼市快递

分享到:
关闭
注册   
关闭
取消
已有房网论坛账号,请点此登陆
我来挑错
文章标题: 重磅! 厦门2021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出炉!
我对文中这段内容有疑问:
我的意见是:
注册
您已获得XMHOUSE通行证账号,请修改账号信息:
用户昵称:
设置密码:
建议设置常用密码
我要举报的是“@宅男宅女幽默笑话”发的评论:
请选择举报类型:

提交
举报电话:4008 841 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