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叶知秋、见微知著,大的趋势基本都藏在小的迹象中。
近日,中央“悄悄”公布一份文件,但估计大家光顾着吃“蚂蚁金服”的瓜错过了。
这份文件给楼市传递出了新信号,也藏着一个新趋势。
壹
最新消息,新华社受权发布《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在这份两万多字的规划和建议中,关于房地产,定位没有变:
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租购并举、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中央再次重申:“房住不炒”!代表了全国房地产的调控力度将依然维持之前的状态,房地产市场波动下,调控的基本原则依然不会改变。
中央遏制房价上涨的决心不会发生改变。房住不炒也代表了未来楼市政策将依然打击投机投机,对真实居住保护。未来微调的政策也有利于刚需。
除此之外,全文共有多条内容涉及民生和房地产,而最最意外的,就是文件中也提到了:推动金融、房地产同实体经济均衡发展。
下面我梳理出重点,大家可以看看:
1、坚持房住不炒的定位;
2、落实租购并举的政策;
3、落实因城施策的思路;
4、增加保障房供给;
5、改善土地出让收入分配;
6、鼓励集建地租赁住房建设;
7、完善长租房政策;
8、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
作为楼市热点城市的厦门,在这样的大环境之下,接下来的动作也必将引发关注。
贰
每次高级别会议提及“房住不炒”,都具备很强的针对性,一般都是多地城市楼市出现了过热迹象或者苗头。
对房地产企业而言,今年影响最大的政策莫过于涉及企业融资的“三条红线”。
8月20日,住建部、人民银行在北京召开重点房地产企业座谈会,研究进一步落实房地产长效机制。会上透露,人民银行、住房城乡建设部会同相关部门在前期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形成了重点房地产企业资金监测和融资管理规则。
而此次文件明确“房住不炒”的定位和导向,也对十四五的房地产发展等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对此,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此次十四五的规划建议中,房地产领域既提及了住房消费,也提及了“房住不炒”,应该说有保有压,这有助于房地产市场更为规范的发展。
住房消费要真正释放,就要杜绝各类炒房的干扰,即要落实房住不炒的思路。而房住不炒的落实,本质上就是为了给住房消费提供更大的空间,两者实际上是相互支持的。
今年虽然受到了疫情影响, 但从最新的数据来看,国内楼市销售总体上逐渐回温。

图丨国家统计局
虽然今年总体上供销渐旺,但楼市的区域分化愈加明显。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文件要求“因城施策”,也说明了在“房住不炒”的大前提下,要注重房地产市场的区域特性。
基于此,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认为,后续各地也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政策调整。
但这里需要注意两点:首先,各类因城施策的内容,都需要以“房住不炒”为大前提,违背此类前提的政策是不可行的;其次,合理的住房消费刺激等也依然是有可能的,尤其是在扩大内需的大方向下。
叁
落点厦门。
在刚过去的一周(10.26-11.1),厦门一二手住宅共成交1339套,成交走势还是比较稳的。
回顾2020庚子年初,受疫情影响,厦门楼市几乎处于冰封状态。
3月复工之后,厦门楼市便迅速“回暖”,其中二手住宅的成交数据最为突出,7月成交量更是创今年新高,达4085套。

而一手住宅方面,因疫情原因,买新房更是成为不少购房者的选择。

从整体上看,不论是新房还是二手房已然步入了正轨,但是市场还是会出现冰火两重天的格局:有硬实力的楼盘销控飘红,但没学区、地段优势的楼盘的去化却很疲软。
再来看看土地市场,我们可以看到岛内依然是房企争夺的主战场,或限价或地价刷新,而岛外除了部分优质地块,其他地块的成交楼面价不是底价成交或是取消拍卖。

就厦门而言,当下虽未有楼市新政,但调控仍未放松。目前,厦门楼市主要是限购、限贷等几大调控政策,接下来这个政策依然不会变。
但待疫情真正结束,市场回归常态化,各地随之而来的便是出台相应的调整措施。
因为,房地产政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新的问题出现的同时,新的调控政策也会随之而来,这也许就是所谓的房地产政策的“蝴蝶效应”,不可推倒重来,也不能放任不管、任由自生自灭。
总之,从整体情况来看,楼市调控是长期的,政府调控的决心也是坚定的,接下来的时间,包括厦门在内的热点城市房价大幅跳涨的可能性不大。
部分来源:新华视点、新华社、第一财经、澎湃新闻
————精彩服务————
如果大家对以上资讯有疑惑,或者有买房疑问需要咨询,复制添加微信:xmhouse59,我们将为你答疑解惑、争取更多的优惠。

null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 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