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规划和管理城市
首先需要了解人
厦门人住在哪?在哪工作?
厦门的人口结构有何变化
新厦门人主要从哪里来?
这些都是资源规划人关心的问题
厦门市规划数字技术研究中心
承接的“人口空间分布
及职住平衡分析研究”项目
近日通过市资源规划局验收
该项目运用多源人口大数据
对厦门市人口规模、结构、空间分布、
集聚特征、变化规律、及职住关系等
进行了深入剖析和对比
研究方法
传统规划和城市管理主要依托人口统计数据,包括统计年鉴、人口普查等。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海量的人口时空大数据为城市规划和管理提供新的数据支撑,为推进城市节约集约发展,实现城市精细化管理和新形势下以人为本的国土空间规划目标提供基础保障。
该项目采用手机信令、百度慧眼、最新动态更新的人口普查数据、官方法人数据及缴交医社保就业人口数据等多源人口数据,实现数据的相互验证和融合使用。结合公安地名地址库,利用地址匹配技术,运用除重、脱敏等处理方法,完成对全市普查人口、法人及就业人口等数据的清洗、关联和空间落点。其中,数据空间落点是本研究用到的重要方法之一。
研究成果
数字中心在本研究工作基础上,沉淀了一套人口动态监测模型和一套职住关系分析模型。
1.人口动态监测模型
人口监测模型
主要功能:从规模、结构和空间分布的角度,实现对户籍人口、流动人口、常住人口、总人口、老年人口、就业人口、法定劳动力人群、学龄儿童等不同特征人群的监测。
2018年数据显示:全市总人口和常住人口主要集中在本岛西南部和中部,岛外主要集中在成熟建成区;户籍人口主要集中在本岛老城区;流动人口分布在本岛东北部城中村和岛外部分地区。

人口空间分布
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占52%,女性占48%;其中,60岁以上女性多于男性,其他年龄层男性多于女性。将年龄按5岁一档进行划分,30-34岁年龄层人群人数占比最大,占常住人口的12.3%,其次是25-29岁。

常住人口年龄性别结构
常住人口儿童组(0-14岁)、中青年组(15-59岁)和老年组(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依次为15.8%、73.3%和10.9%。

各年龄组比例
人口变化分析模型
主要功能:实现不同时空尺度户籍人口迁移规模、迁移原因、户籍迁往地、迁来地分析;流动人口流入流出规模、流出地和来源地分析;常住人口变动规模和流入人口的来源地和流出地分析。
2018年数据显示:
当年落户厦门的人群中73.4%来自福建省内,26.6%来自省外;
省内主要来自泉州、漳州、龙岩和三明市;
省外主要来自相邻的江西省。

2018年落户厦门人员省内来源地
当年户籍迁出厦门的人群中,省内占24.6%,省外占75.4%;
省内主要迁往泉州、福州、漳州和龙岩;
省外主要迁往广东、上海、北京、浙江和江苏。

省外迁往地
当年流入厦门的人群(没有落户)省内占42.1%,省外占57.9%;
省内与厦门人流联系最强的依次是泉州、漳州、福州、龙岩;
省外与厦门人流联系最强的省份依次为江西、广东、河南、四川、贵州。

2018年流入人群的省外来源地
人口集聚特征分析模型
主要功能:实现不同时间和空间人口集聚变化特征分析。
2018 年数据显示:
工作日白天时段,人口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岛内高度集中的状态,晚上时段人群开始向岛内外各主要居住区疏散,但仍呈现岛内人口密集、岛外人口稀疏的现象。

周末人口分布相对均匀,晚上时段人群的活跃度较白天时段高。鼓浪屿、环岛路与曾厝垵三大景区与工作日相比,人口密度较大。

2.职住空间及职住平衡评估分析模型
通勤特征分析模型
主要功能:实现从通勤人数、通勤距离、通勤流向等角度分析就业人口通勤特征。
2018年数据显示:厦门市平均通勤距离在4-5公里。将年龄按近5岁一档进行划分,30-34岁年龄层通勤人数最多,35-39岁年龄层平均通勤距离最大,19-24岁平均通勤距离最小。

各年龄层通勤人数比例

各年龄层平均通勤距离
职住空间识别模型
主要功能:识别厦门市居住空间和就业空间。监测厦门市居住和就业空间变化情况。
2018年数据显示:本岛居住人口占全市人口的45%,岗位数占45.2%。

各区居住人口和岗位数比例

就业和工作集聚空间
职住平衡评估模型
主要功能:利用不同指标定期定量评估厦门市不同空间、时间尺度职住平衡状况,监测职住平衡变化情况。
2018数据显示:本岛87%的就业人口实现在本岛居住和就业,海沧区75%,集美区73%,同安区83%,翔安区77%。
研究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2018年,我市流动人口规模较大,常住人口增长以户籍人口增长为主。我市人口分布不均匀,本岛居住和就业人口高度集中,人口密度较大,各区吸引力不均衡。
部分人群选择岛外居住、岛内就业,增加跨岛通勤压力。随着本岛产业转移到岛外,也加剧跨岛通勤压力。本岛街道尺度存在一定程度的职住分离,跨街道出行增加岛内交通压力。
随着人口数据的积累,下一步我市资源规划部门将进一步优化和丰富相关分析模型,并在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每年定期形成“厦门市人口分析报告”,向全市其他行政部门推广应用。随着数据的沉淀,该报告的内容也将越来越全面和深入。
(厦门资源规划)
(原标题:厦门人住哪,在哪上班,新厦门人从哪来?人口时空大数据告诉你答案)
null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 人参与